大连校区四个党支部联合举行“歌声嘹亮——我们从延安走来”共产党员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7日 14:31  消息来源:

2018年7月4日,大连校区机关二党支部、大连校区机关三党支部、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以及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党支部党员、教师齐聚校区图书馆机关党建活动室,举办“歌声嘹亮——我们从延安走来”共产党员日活动。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鲁迅美术学院80华诞,本次共产党员日活动带领大家回顾延安鲁艺以来的艺术创作,领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鲁艺80年的光辉历程。


此次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不仅将鲁艺80年历程的史料进行了三个时期(“延安鲁艺”、“东北鲁艺”、“鲁迅美术学院”)的梳理,同时,还设计了趣味性强的互动环节,让党员、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了那段光辉岁月。


本次活动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九大报告”关于艺术创作的精神为主线,解读鲁艺精神自延安以来的传承性。活动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主题是“鲁艺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开篇,五首鲁艺学员创作的革命歌曲《延安颂》(1938年)、《黄河大合唱》(1939年)、《南泥湾》(1943年)、《拥军花鼓》(1943年)和《白毛女》(1945年)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庄严雄伟的延安城,带到了海纳百川的黄河边,带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大生产运动中,带到了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革命战争年代。


1942年5月30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毛主席到鲁艺作重要讲话。“只在‘小鲁艺’学习还不够,要到工农兵群众这个‘大鲁艺’去生活、学习。这样文艺创作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自此,鲁艺一直积极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号召,深入农村,贴近工农兵,向民间学习,始终坚持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这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都强调了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二板块进入互动环节,主题是“鲁艺精神与时俱进、薪火相传”。四个支部的教师通过抽签组成三支队伍(队名是根据鲁艺80年历程中的三个时期选定)——“延安鲁艺队”、“东北鲁艺队”、“鲁迅美术学院队”,进行听音识曲、歌词接龙、背景知识抢答和必答竞赛。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革命歌曲几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老师们踊跃抢答,现场气氛轻松热烈,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熟悉的旋律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带回到了那个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的火红年代。鲁艺的艺术工作者们为红色政权贡献了丰硕的文化艺术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作品,既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不同时期的创作,也有山东、湖北、陕甘宁等各个地区的民歌;既有大合唱和新歌剧,也有近乎“原始”形态的民歌曲调的填词或改编歌曲。在当时,这都是鲁艺师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第三板块的主题是“鲁艺精神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通过自延安鲁艺以来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大事件的梳理,在场的党员、教师深入了解了延安鲁艺的发展历程,深刻洞悉了延安鲁艺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特点。


延安鲁艺汲取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文化传统,接过了抗战文艺运动的旗帜。它既是中国抗战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文艺战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正是鲁艺艺术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


东北鲁艺时期,鲁艺师生分赴东北解放区及前方各地,配合解放战争、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等做了大量的文艺宣传工作。


1998年,鲁艺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江泽民为学院题词:“弘扬鲁艺传统,培育艺术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鲁迅美术学院秉承鲁艺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等美术学院。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取中国解放独立,奋斗到底。”雄壮激昂的《鲁迅艺术学院院歌》将活动推向高潮!


本次共产党员日活动,让教师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唤起了内心深处的红色记忆,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艺术创作使在场的教师们产生了共鸣,更加牢记党的使命与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四个支部的党员、教师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充分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正是积极团结各民族人民,将人民大众的力量集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才是本次活动带给党员们的最大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