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专题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艺术家简介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艺术家简介>>正文
艺术家简介
借古开今 融贯中西——全显光的艺术思想
2019-12-27 08:26 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

艺术家全显光


全显光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和全国“三版”副会长,在我国版画艺术发展中贡献卓著,并且在艺术教育的方法创新上做出了开拓性的革新。毕业于鲁迅文艺学院的全显光深谙苏联写实风格的技巧运用之道;1955—1961年,公派留学于德国著名视觉艺术学院——莱比锡书籍与版画艺术学院,获得“版画家”荣誉称号后归国。在鲁迅美术学院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创办了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个艺术家工作室“全显光教学工作室”,实施独具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新中国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史上“德国学派”的领军人物。


留学期间笔记-1


留学期间笔记-2


20世纪初以来中西文化交汇碰撞,并且不断的深化和延续。中国艺术家们在中西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不断地深入思考与实践。全显光先生在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是思、理、情、艺的相通相融,并且手法多样,且在中国画、版画、油画、水彩 画、素描、雕塑等不同领域均不断精进,迄今已完成数万件艺术作品。


一、传承经典、借古开今


对于全显光而言,有关艺术的知识系统主要由两个来源构成:一是1956—1961年曾在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 Academy of Visual Arts) 学习,当时这所学校名为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学院( Hochschulefur Grafikund Buchkunst Leipzig) ,位于东德境内,是德国最古老的艺术学院。而这一时期,沃尔夫冈·马托埃( Wolfgang Mattheuer)对于创作的冷静、客观的写实特性 ,伯恩哈德·海森克( Bernhard Heisig )富于表现力、充满激情的绘画风格和维纳尔· 图 伯克 ( Werner Tubke)哥特风格的痕迹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少许样式主义元素都影响着全显光,使他对欧洲传统艺术有透彻的了解,扎实的素描基础和宽厚的艺术素养,为全显光日后的教学和创作铺垫了广泛的基础。另一个来源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现当代进入到中国,作为现代工业与科技文明的对应物,1980 年全显光工作室成立了,这是鲁美最早成立的工作室。他主张和推行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新颖美术教学方法,其工作室的教学以视觉记忆、动向造型与素描基础造型训练为主线,运用直接写生、间接写生和记忆绘画等方法,将增强和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作为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训练,完成拆分结构、以线写形和精神力表现等复杂的艺术难题,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智力。同时,他还创办了辽宁省第一个水彩画协会“鸭绿江水彩画协会”并举办水彩画展,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其成为综合绘画门类的一种表达形式。


全显光工作室的成立是令他欣喜的事情,先生博观约取、融会中西,构建出一套迥异于苏联艺术教学的全新艺术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先生也成为新中国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史上的“德国学派”领军人物。


全显光艺术教学及创作笔记


二、“活”性与“神”性相统一


德国学派素描线条灵活痛快,结构严谨沉着,两者得到完美统一,所谓“活”性,是与苏式教学完全不同的方法。不倡导长期素描训练,而是通过短时间的认知视觉中的质感、速度、力度、节奏,牵引等等。因此,在全显光的教学中侧重在感受力中想象、和学生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培养,对视觉感受的训练。这点也得到美国著名鉴定大师贝伦森的“触觉理论”的支持,他认为,“线有发于形者,发于意者,发于神气者,发于趣者”,在全显光看来,素描从来都不是仅仅依赖眼睛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视觉与动作纠缠在一起的身体”“艺术家没有别的任务……画面上所有的线条都是功能性的,换言之,都是有目的的,其目标就在于表现触觉值”。


所谓结构“神”性,指艺术创作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艺术形式不断变化与创新。用圆形结构、方形结构、方圆结构,提炼归纳物体“本质”,而这些结构程式(尤其是圆形结构),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塞尚,乃至中国的怀素(书法为圆形结构),颜真卿(方圆结构、魏碑为方形结构)等中外大师艺术中,都得到了运用,在全显光的教学训练中,学习者不但要表现看得见的部分,还要表现看不见的部分,而圆形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将写生对象被遮挡的一面表现在画面上,全显光老师用鲜活的教学方式描绘运动形体中的生命力的存在,摆脱一般苏式素描的拘谨和刻板,具有强悍自由的美学风格。全老师说: “作画时要解放思想,放手去画,表现地去画,抒发地去画,在放中求准,这样才能画出气势来,才能画出气质来。艺术上所要求的准确是互相关系相对的准确性,不是某一线条,某一片调子和形象的绝对准确。”作品是宇宙之理的映现与凝炼,且通达、化入了人的心神结构,所以得物之“神”性。


在鲁迅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德国学派素描线条的“活”性,全显光老师对于绘画中线条的教学方法,画面的线条应该是不但包括有造型功能的形体轮廓线和结构分析线,还包括那些没有具体造型功能的“错误”和“无用”的线条。有的线条看起来是乱糟糟的、随意的、无拘束的、没有设计感的自然意味,可在画面中去带有很强烈的活力,将这种活力保留下来能够通过非理性的、非设计的线条体现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事实上,在创作者完成的素描中,结构是不容易直接看出来的,但其骨力“神”性深隐其中,这样以线条融结构,以结构撑线条,线条“活”性与结构“神”性,就和谐统一于一体了。


三、融创中西、继往开来


全显光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画家,艺术造诣贯通中西,学识精神渊博,画风强悍厚重;创作手法变化多样,在他的思想空间里,不仅仅有传统艺术,举凡中外艺术经典都是他倾心的对象。他笔下的钟馗,磅礴天地、敲骨有声,深得民间艺术之精气、文人笔墨之情味,也汇泽着伦勃朗油画的厚味、自身坎坷命途之苦味。这些中外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气场,深深的吸引着他,也滋养了他。在几十年创作的钟馗过程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心性过程,由文人情味,走向民间精气;由立体精细刻画,走向大刀阔斧的平面塑造;由单一技法, 走向多画种融通;由小情味,走向大生动与大厚重,这是全显光钟馗艺术的总体演变趋势。


壬辰钟馗,纸本水墨,180x97cm。2012年


他用“真”、用“心”、用“诚”、用“神”去感知那些精神形象。在须发与胸毛表现上,全显光毕生深研习伦勃朗和黄宾虹,他取宏用精,借来“重叠”画法,一遍一遍又一遍,多次叠加,墨不碍笔,笔不碍墨,呈现出转折丰富变化微妙的立体层次,厚重中显发滋润与松灵,纤毫毕现地写出了钟馗雄厚莽放的神韵。


在创作中把握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他好似传记作家,表现了钟馗的“全家样”,分析各种形貌特征,力求捕捉到钟馗的各种特点既有一年一个面貌的“纵变”,亦有不同题材、不同材质、不同幅面的“横变”,“变”意味着不重复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这是大艺术家的标志。


巳卯钟馗,纸本水墨,138x69cm,1999年


全显光先生迄今已完成数万件艺术作品,200多万字艺术笔记、多篇论文和数部专著。所著论文有《视觉记忆、动向造型与素描的基础训练》《素描艺术之我见》等;专著《素描求索》、《全显光水彩画选》、译著《罗马尼亚画家格力高莱斯库》、译文《艺术作品的真实性》等。其中,著作《素描求索》曾多次再版。全显光先生的版画作品也多次入选国内大型版画展并获奖,1981年石版画《心星》入选全国首届三版展。1986年石版画《启明星》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1987年套色石版画《早上好》入选第三届全国三版展。1996年全显光先生荣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全显光先生的艺术创作还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把中国艺术的优长与西欧艺术的优长结合起来,开创自家面目。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艺术理念上,删拔大要,抓住对象的精神本质;中国的以形传神与德国的透过形像提炼“结构”,有契通之处。技术方法上,非常注重目识心记、背着画,注重培养艺术家的形象记忆能力。教育教学上,提倡美育是艺术教学体系的核心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具体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培养未来艺术人才,才能创造艺术高峰。


丙戌钟馗,油画,106x75cm,2006年


全显光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人性的体验融灌在作品中,用东方的语言表达个性精神,将中国民间艺术的诙谐、幽默、朴素的特点与西方技艺、思想融合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强化了艺术精神化的道路。他将自己对艺术的艺术认知、审美创造、学术研究与美育精神的融通。他着眼于浩瀚的古今中外“西学东渐”与“融创中西”思潮流变,着力于对融合中西的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各艺术门类作品和风貌特征的研究,以严谨的学术探究和灵动的教学方法相交织,融合形成了新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与艺术创作实践理论。清楚细腻、准确合理地研究出心心授受的教学模式,深解循技入道的艺术技术,将艺术的精神和生发态势完整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系。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辽ICP备17006107号-2    本网站由鲁迅美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维护

Copyright By lumei.edu.cn 200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