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至21日,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部分师生前往敦煌开启“数字敦煌 文化再生”研学之行。此次研学主题意味深长,不仅关注敦煌石窟的传统文化遗产,还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再生相结合,为敦煌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次研学之旅对于参与者和敦煌文化的学术研究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10月16日上午,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教授与副主任李秋实教授及我系师生共同参加敦煌图案艺术应用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常沙娜设计颁奖典礼。下午,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教授与科技艺术学科负责人许毅博老师参与学术研讨会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在研讨会交流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思考、研究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互动,我系师生们也获得更深入的文化知识和启发并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本次研学主题"数字敦煌 文化再生"凸显了数字技术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化手段可以帮助记录、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永久保存。
在莫高窟敦煌研究中心学习参观为我系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亲身感受敦煌文化的壮美。敦煌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世界闻名的石窟艺术和壁画。考察敦煌石窟文化,让我系师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亲身体验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并丰富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而今,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探寻一条通向全球的崭新路径,让敦煌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字敦煌项目,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典范,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帮助解决时间和自然因素对文物的侵蚀和破坏。未来将会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中的应用,如虚拟修复、互动式体验等,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本次研学为师生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敦煌文化的机会,激发我系师生对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热情。同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次研学之旅不仅对于参与者个人的成长和学术发展有益,也对敦煌文化的当下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