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院系概况  党团建设  学术动态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学术动态
主题性雕塑设计研究与创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2019-11-26 13:51 雕塑系  审核人:


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主题性雕塑设计研究与创作人才培养”自2019年7月21日开班以来,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近日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成果展及研讨会。该项目以培养主题性雕塑创作的专项人才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满足社会及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课程中的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员主题性雕塑设计研究与创作的能力,力争培养出一批在中国当前现实国情发展中具有对主题性雕塑研究及创作能力的人才。历经两个多月的考察、写生及创作课程,学员们将自己的所学、对于主题性雕塑创作的理解通过20件雕塑作品予以呈现。这20件作品或讲述英雄、伟人故事、或讴歌新时期的劳动者、或反应美好的现实生活,创作构思全部围绕主题性展开塑造。







展览现场学员作品欣赏


《白山黑水》作者:徐冰


这件作品以白山黑水为造型基础,三角形的构图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坚固、稳定。山有形而水无形,人物立于山水之间。山的造型多为“人”字,山峦起伏形成“众人”之势与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人物相融相合,表现杨靖宇将军和革命先烈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事迹深深的印刻在东北人民心中。他们领导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令敌人闻风丧胆。英雄们战斗在这片白山黑水之间的事迹,在东北人民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晨曦入梦》作者:范广通


作者选取英勇的消防员作为创作题材,以救灾告捷,身心俱疲为背景而创作的!以这样的一种构图来揭示:勇敢的,顽强的,执着的,光荣的,消防员战士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奋力拼搏终于战胜邪恶之火,夜以继日的工作让他们过度劳累,席地而眠,不仅让人泪目中感动,更是不舍得吵醒他!一人之躯,守万家安宁,十秒一梦,愿百世无灾!青春无畏,逆火前行,都是用来形容这些消防英雄的!但许多英雄也仅仅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所谓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在负重前行!巍峨如山岳,博大如海洋!向我们可爱的消防英雄致敬!


《奉献》作者:于文忠


作者表现了一位正在拿着扫把打扫的环卫工人的形象。环卫工人为了整个城市的清洁一日日的做着奉献,是城市得以干净卫生的保障,这种奉献精神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的赞美与感谢。作者受此启发创作了这件雕塑作品。这一件雕塑作品运用写实结合写意的创作手法,抓住了环卫工人的典型动态,表现了一位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时的场景,作品中人物双手使劲握住扫把并甩向后方,一腿向前迈步扭动上身,从而表现出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时的艰辛。作品中运用大量直线、方块,有城墙质感,慢慢与身体融合,体现环卫工人为城市的清洁筑起坚固长城。作品整体行成三角构图,表现出环卫工人是城市清洁的中坚力量。


《有一种爱叫做“我愿与你隐姓埋名一辈子”王承书和张文裕》作者:霍鹏飞


有一种爱叫做“我愿与你隐姓埋名一辈子”,是我国科学家王承书与张文裕夫妇献身于爱国事业的真实事件!此件作品的的原型就是王承书与张文裕先生!作者以此作品来表达对我国一线科研工作者最高的敬意!以此说明在当下献身于爱国事业的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一方净土》作者:张新程


英雄背后,是一方平安净土。扫雷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危行业,每次执行任务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扫雷拆弹,他们与死神对视较量。作品描述的是扫雷小组的工作日常,两位扫雷兵目视前方、体魄健壮、气宇轩昂;爆破手沉着冷静,设药、布线、接续……保证每个环节不出差错,尽可能一次爆破成功。作品整体采用三角形构图,体现出了军人那股英姿飒爽、奋不顾身和赤胆忠心。


《筑梦人》作者:宋明明


作品表现的是一名城市建设中的电焊工人工作之余小憩的瞬间。作品整体造型浑厚,体现电焊工人钢铁般的意志。作品视线中心集中在电焊工人紧紧抱住的电焊帽上,体现他休息的瞬间依然不忘自己的工作使命。建筑钢管所构成的线形造型与浑厚的人物体块融合,一旁的手套所构成的点与体和线相结合,共同构成作品完整而丰富的视觉意象,具有独特的形式感。旨在展现以电焊工为代表的中国新时代建设者的工匠精神。


《筑梦海上》作者:房延军


创作题材选取大连海港造船厂工人日常的劳作情景,借用船坞龙骨、吊机、海岸意象符号,表现平凡而伟大劳动者光辉形象。以失衡构图形式和线性结构暗喻劳动者的艰苦工作环境。这些普通劳动者们具有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品质,从事着不可替代重劳力工作,他们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家人生活的希望,更是国家构建海上强国之梦坚实的群体,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是人民幸福安居、美好梦想的建造者。


《泉州印象》作者:李继成


本着着眼民族文化,扎根人民生活的艺术观,以《泉州印象》为题创作这组雕塑来表现泉州惠安女的日常生活。本创作一方面要尊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要对人物的精神层面着重刻画,希望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能够注入一些浪漫情怀。首先,在表现人物时要做到表现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的刻画,肯定普通劳动人民就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是其意义所在,要用具体的现实的形象来感染人,给观众真实的画面感、身临其境感;其次,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避免表面临摹式的再现,从生活化的场景中选择、概括、提炼出个性鲜明经过艺术处理的人物形象。从表象升华到本质,努力塑造出恩格斯所说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更好的表现地域文化、更好的塑造泉州惠安女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习俗的精神风貌、更好的表现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


《两个老兵》作者:张伟鹏


作品通过虚实两个老兵的形象塑造,展现流过血,拼过命的老兵无论在硝烟战场,还是在生命旅途中那种纵然老去,精神永驻的不屈姿态!


《插秧舞》作者:段量斌


作品《插秧舞》取材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下田插秧时的劳动场面。作品选取傣族青年男女形象,表现他们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和下田插秧时边走边跳的热闹劳动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善良、热情奔放的傣族人民的讴歌和赞颂。作品运用偏装饰化的表现手法,人物动态协调统一,不过分追求写实人物的形体表现,而是加以民族符号化的元素,使作品突出了少数民族风情,为观众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把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典型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示给观众,使观众感同身受,激发观众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追寻》作者:刘印川


作品题材选自我国少数民族藏族,藏族是一个具有信仰仪式感的民族;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经典性。作品表达了一个藏族姑娘手握转经轮,头顶蓝天白云跨过高山河流;走在美丽的西藏高原虔诚的祈福世界的美好;作品采用了陶塑与泥塑的手法表达了藏族姑娘精神世界有彷徨﹑有善良、有自信、有梦想还有爱。她穿过高原与山川仿佛在追寻着她的爱与梦想。西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从对藏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到生产劳作和生活习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丰收的喜悦》作者:陈勇


祖国强大,人民幸福!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历经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一路逆流而上,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如今仍然在勤劳致富的路上高歌向前。和过去不一样的是:今天的人民更加地感受到祖国带给自己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农民伯伯手捧金黄色的稻谷,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与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男青年举起生猛壮硕的大鱼,在向人们展示勤劳致富的硕果,脸上的笑容如鱼儿击打水面翻起的浪花一般光彩照人!祖国的花朵紧抱着稚嫩的羔羊,生活的美好与甜蜜紧紧环绕在他们身边…五谷丰收,瓜熟蒂落,人们生活在一片丰收的大地之上,处处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南仁东》作者:王超


南仁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在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有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建设完成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使中国在此领域领先世界20年。自从放弃在日本执教,南仁东便积极筹划中国自主建设射电望远镜,从最开始的理论构想到选址再到施工,倾注了南老30载心血。雕塑创作的原型是南老在贵州选址勘探情景,在300多个候选坑址中,南老用自己的双腿丈量出领先世界的距离。作品中,南老右手持杖,俯身前行,步履维艰但脚踏实地。其必胜的信念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南老曾说“这个项目完不成,对不起支持我们贵州的乡亲们,欠了人民的,欠了国家的。”身躯虽小,但这是民族的脊梁,肩负人民的期望。凝望远方:“我们踏过平庸,进去无垠的广袤。”


《鲁迅先生像》作者:高元昌


鲁迅先生21岁时撰写《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51岁时重新撰写此诗。这是鲁迅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使其不断前行的动力。30年的时间,鲁迅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为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光。雕塑家以此诗为题,运用鲁迅先生半身像的形式,描绘先生晚年虽疾病缠身,却不忘名族大业之情景。文章是鲁迅先生斗争的武器,雕塑中,先生左手持书,右手刚刚放下燃尽的烟,眉头微皱,若有所思。身体不自然的卧在软被之上,想要继续努力下去,为自己未完成的事业而砥砺前行。雕塑家选择卧像,也想引人思考,历史人物肖像的塑造,回不回因为观看视角的改变,而使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有所改变。雕塑最终所选的材质为石膏,未增加任何着色。雕塑家想要通过雕塑中最淳朴的颜色,把观众的视角引入到肖像本身,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征途》作者:许新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诗词响彻耳边,两万三千里长征红军翻过千山万水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作品以《征途》为题目展开,塑造了在泥泞的长征路上艰难的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红军战士,草帽、蓑衣、木棍……艰苦的条件也摧不毁伟大的革命信心,雕塑以饱含激情的红军战士形象和前进的构图去表现革命者百折不挠、顽强前行的大无畏气概。谨借此作品表现我对为了革命事业奉献终身的革命英雄们致敬!


《歌》作者:辛力强


以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正在唱歌的形象为创作原型,表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女性劳动者在劳动之余唱山歌的人物形象。构图上人物组合采用了排比的排列方式,五个人物排成一排,人物的整体形象基本保持一致,但又有细微的区别与变化,比如面部轮廓及服饰等。形象的基本一致增强了排比效果,增加了构图的力量感,同时突出唱歌的整体和声的协调感觉。形象的细微变化增加了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使构图更有生气。技法语言上将五个人物进行了整体的团块化处理,腿部基本保持了一体效果,服饰及头饰利用塑痕及肌理效果作了概念化的处理,脸部刻画突出了少数民族人物的面部特征以及正在唱歌的动态表情,脸部处理更加细腻一些,不保留塑痕,与其他部分形成反差与对比。


《在云端》作者:张优群


该作品塑造的是两位对电力高压线缆进行巡检与维护的电力工人高空作业的画面。电力工人身处高空,堪称是极限挑战,这种悬空作业简直5像是惊险的高空杂技。他们沉着的动作下面隐藏着多少心惊肉跳,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万家灯火辉煌!作品采用倒三角的形状进行构图,通过倒三角图形的不稳定性来表现电力工人悬空操作时惊心动魄的气氛。作品用具象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力图通过对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某一瞬间的刻画,表现出电力工人紧张又从容的工作状态,以引起广大群众对高空作业的电力工人的致敬和关注!


《包青天》作者:郭兵要


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敢于铁面无私地执法的清官典型。该作品将中国传统造型和西方表现主义合为一体,表现我国新发展阶段中法治社会的必要性和法治社会的执法精神。


《蜘蛛人》作者:钟宽


作品采用“新时期社会劳动者”——高空清洁工为创作主体,他们不被大众所关注,在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上冒着生命危险,默默付出,为现代化城市的美好贡献力量,他们平凡而伟大,他们不该被遗忘!作者通过对劳动者工作状态的观察,经过艺术的处理,对雕塑的造型进行修饰,使雕塑呈现出一种平衡与不平衡,悬而不倒的状态,雕塑人物塑造出一种既紧张而又松弛的样子,从而反映出,普通的劳动者在那种高空、高强度、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依然有着一颗平常、平稳的心态。


《在祖国的万里海防线上》作者:石城


在祖国的万里海防线上,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它是驻守渤海前哨的某要塞区官兵在长期的守岛建岛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这一精神是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海防部队的体现和结晶。雕塑表现的是两位守卫海岛的海防战士,通过人物的动作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表达了海防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运用具象写实的手法塑造出人物坚毅的表情。正是因为这些海防战士的存在,让我们的边境保持如何稳定,他们每时每刻都保持着战斗前的准备,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们用行动证明军人的价值。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辽ICP备17006107号-2    本网站由鲁迅美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维护

Copyright By lumei.edu.cn 200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