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解析(三)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9日 13:52  消息来源: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图案

开课单位、专业: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纤维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学时:48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考察、座谈研讨

授课教师(团队):李大维

授课对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纤维艺术设计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介绍】

《基础图案》是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纤维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图案的造型体系、构成体系及形式美规律;让学生学习和运用单独图案、适合图案和二方连续图案等骨架样式开展设计;让学生钻研传统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并能运用传统图案法则,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完美的图案作品。同时,在掌握图案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学习灵活运用点、线、面的节奏和疏密变化处理形成优美的图案,培养提高学生图案设计创新和绘制表现技巧的能力,为今后的高年级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思政亮点】

一、《基础图案》课程以思政元素为引领,课题设计为载体,加入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贯彻“新文科”这个重大战略指引下,创新性的开展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坚持在课程内容中结合课题研究、设计调研,从“传承、守正、创新、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着眼谋划课程建设和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将设计领域先进的创新方法、思维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鲁美红色资源开展全新设计。
二、保留具有设计前瞻性的传统艺术课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自主选题关注社会热点,强调设计选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正能量。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实施改革,将创新理念贯穿于课程体系之中,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创意能力,三创合一,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艺工商全协同、跨专业全融合。将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特点融为一体,“艺术+工艺+商业”全协同。在《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及染织、纤维跨专业设计相结合,在作业形式上要求整体性、融合性、兼备性,引导学生认知和运用新的设计语言表现,让图案设计表现出更具时代感和形式美感,以达到与市场接轨的程度,最终形成实物成品,实现商业价值。


【课程现场】



【优秀课程作业】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图标动效与信息图形动画

开课单位、专业:传媒动画学院 05工作室

课程学时:80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创作、竞赛融合

授课教师(团队):安娜、陈峰

授课对象:05工作室三年级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介绍】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教学、信息赋能与思政融合为主要方向,发掘核心价值、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等内容,拓展专业内涵与外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连接。

从专业角度,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融会贯通,掌握图标动效的视觉语言、创意元素与动效方法,信息图形动画的数据处理、图形元素、动画技巧等。从信息角度,培养学生建立信息图形与动画艺术的融合思维,运用数字技术与动态媒介的实践能力,整合平面语言、空间构成、时间动态等创作能力。从思政角度,依托红色基因与鲁艺传承,交叉融合、夯实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


【课程思政亮点】

一、课程以思政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专业、基础、创新、应用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构建有价值的课程思政体系,既强调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又深化思政与教学的交叉融合,提升专业教学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依托鲁艺传承和红色基因,夯实课程关键部分,深刻把握思政与教学的双向赋能,将其落实到课程讲授的全过程、各环节。
二、课程以信息为路径,从信息可视化、数字技术及动画艺术等角度推动教学创新,发掘核心价值、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地域振兴等思政元素,使信息赋能艺术美感、技术能力和文化意境,为《图标动效与信息图形动画》课程思政提供路径支持,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多能型艺术人才。
三、课程以动画为载体,推进信息可视化技术向乡村延伸,教师团队从气候环境、卫生设施、优质教育等可持续发展角度设计作业选题,引导学生将创作主题与乡村振兴的目标相统一,促使课程教学与思政建设同向而行,整合学生作业,积极参加设计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多维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现场】


【优秀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