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正值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为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举办了以“艺术为人民”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作品展和设计服务社会作品展。两个展览通过线上举行,以此来继承鲁艺传统、传承鲁艺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奏响时代强音,用艺术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以深刻的思辨引领风气,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豪迈热情,为辽宁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展览梳理和再现《讲话》发表80年以来,鲁迅美术学院的美术创作发展历程,以一流学科美术学、设计学两大学科为主,通过美术创作和设计作品反映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讴歌民族独立、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作品成果。
在文献部分中,借助文献资料营造延安时代的历史情境,折射《讲话》的时代光辉的同时,通过文献反映1942年《讲话》发表后,几代鲁美人在《讲话》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用艺术反映历史变迁、时代生活的美术创作主流。在作品部分中,展现新时代鲁迅美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美术创作作品展中,展出包含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雕塑、摄影和影像艺术、实验艺术等美术作品,以丰富创作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成果。在设计服务社会作品展中,以美术设计为主体,充分展现鲁迅美术学院在设计方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成果,展现工业产品、建筑艺术、染织服装、数字媒体、视觉传达、传媒动画、工艺美术设计等的设计作品。
我们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美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美术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美术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源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为人民服务,刻画时代,记录时代,美化生活。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不忘育人初心,将鲁艺精神发扬光大,以创作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中共鲁迅美术学院委员会
2022年5月16日




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其前身为1955年建立的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1988年成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专业、学科的发展,于2012年正式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5年1月,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正式成立。现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沉淀,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管理结构,下设基础教学部、视觉创新设计等九个工作室,形成集广告、包装、文创、书籍、展示、插图、导视系统及多媒体等多方向融合设计的教学体系。同时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日报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专业实践、服务社会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服务社会。
近三年,视传学院师生在国内外高层次专业展览、竞赛、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入选、立项和获奖率,发表论文、出版论著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获批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3项,师生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1人,入选5人次,全国青年美展入选8人次,入选全国平面设计大展、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等国家级展览100余人次。学院现有1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出版教材专著28部,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经过几代视传人的不懈努力,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从这里走出,为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阶段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引领区域经济与文化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视觉传达专业将以国际化的学术视野,持续树立创新精神和高峰意识,打破传统专业壁垒,强调前沿性、突破性、引领性。实现艺术教育的社会功用最大化,成为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一流本科专业,塑造多角度、多功用、前沿性和社会性的大视传概念。

《建国三十周年的纪念邮票》 薛世哲 1979年
作品阐述:
薛世哲,新中国第一代装潢艺术家。自1956年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从事装潢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创作,1980年,他就任工艺美术系系主任,1987年分系后,又担任了装潢设计系系主任,他把大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给了装潢设计事业。他的创作广涉装潢设计的各个门类,其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和商品包装设计。
这是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邮票,但表现的不是对于以往成就的静态观照,而是向四个现代化挺进的系列缩影。历史感、现代感、未来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以四枚小小邮票展示四个现代化的恢宏场景,本不是易事,意象的选取更须以科学认知为基础。他的邮票设计便是循着“科学认知一一艺术感悟整体构想”的思维轨迹推进的。为了设计这套邮票,他几乎跑遍了中科院有关的几个研究所,经过虚心求教,认真切磋,确定了以齿轮转动、计算机应用、激光应用表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拖拉机耕作:机井灌溉、飞机喷洒农药表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战斗机、雷达电波、核潜艇、导弹等表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以标志生物科学水平的生命链和标志空间技术水平的卫星表现科技现代化的进程。

《玉泉观鱼》 26.5×38cm 水彩画 周绍淼 1955年
作品阐述:
在《玉泉观鱼》中,以薄润的水彩颜色,运用中国画没骨笔法,生动地描绘了阳光下明澈的水中鱼儿欢快畅游的场面;对面岸上那一排色彩浓重、描画细致的栏杆和水中的倒影,以排线的节律与自由的鱼群形成了极为有趣的对照。
《构成艺术》赵殿泽 1987年 《立体构成》赵殿泽 1990年 《色彩构成》赵国志 1989年
作品阐述:
改革开放之际,国内绝少各类基础教材,赵殿泽、赵国志老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国外教学成果,采众家之长,编著出适合我国设计基础理论教学的教材,于1987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构成艺术》、《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合称“三大构成”,令人耳目一新。实践中除满足教学要求外,也成为国内众多高中等艺术院校的首选教材,自教材出版后已再版重印20次左右,并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动物图案》 吕孟祥 1978年
作品阐述:
《动物图案》是吕孟祥教授1978年撰写、编绘的教材专著,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第一本原创教材,成为当时全国各大美院设计学科基础教材的精品畅销书,是当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工艺美术丛书四大图案中的一本,更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考进美院的前几届设计学科大学生的必读书目,人手一册。

《关东雪》 宋钦海 1988年
作品阐述:
《关东雪》是80年代盛京白酒第一品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打造这个第一品牌形象的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宋钦海,他的经典雪夜梅花构成被东北父老广为推崇和传播,再加上清后裔溥杰的“关东雪”题字,这一包装设计不断升值,屡获殊荣,蜚声海内外,最终斩获《首届中国酒文化节酒类包装设计大赛特等奖》。
0 6
春风满园 姚殿科布面油画 126x97cm 2013年
侗族少女 姚殿科布面油画 126x97cm 2016年
作品阐述:
春风满园:情人节里穿着盛装的苗族少女,端庄地坐在百花园中。沐浴着温暖的春风。侗族少女:清晨的侗寨外边,生长着一片片淡黄色的油菜花。刚好陪衬着身穿盛装的侗族姑娘。

《和谐之音》郭长贤 2013年
作品阐述:
为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而作,根据民间传说“和合二仙”和谐美满团结互助含义,说明全运会全国和谐氛围。画面以荷花与荷叶象征和合,民间对和合的含义,和合既寒山与拾得 是两个和尚又是大诗人,唐朝皇帝封他俩为二圣。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吉祥物设计
赵国志 设计团队:栾禄璋、周家戎、王春雨、冯家田 2019年
作品阐述:
设计团队完成了会徽、吉祥物及吉祥物分体、运动标志拓展。
以东北虎作为吉祥物原型进行创作,形态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灵动可爱,活跃富有亲和力,契合青年运动主题。以足球、举重、体操、射击、田径等运动项目为元素进行富有运动特色的拟人化动势表现。以此来表现青年体育健儿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都市旋律》 高温釉下彩陶瓷壁画 田奎玉 1990年
作品阐述:
该作品完成于1990年,最终落成作品采用高温釉下彩陶板烧制而成。壁画以都市风光为创作素材,以城市精神为底蕴,讴歌 沈城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治理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丽景象。作品大胆运用抽象的几何形态和形式美的构成法则,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提炼,使都市建筑、景物、人文、运河、带状公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沈城风光尽收眼底, 通过城市的建设与改造使旧貌换新颜,成为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
田奎玉、王伟、王雄、2007级展示设计研究生团队 2006-2008年
作品阐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基本陈列。陈列布展设计围绕“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这一历史教育主题。对展馆的空间属性和基本陈展主题予以准确地表达和诠释。通过构建与陈展主题相吻合的历史叙事陈展空间,综合运用多种陈展手段,全面展现北洋海军兴衰和甲午战争的历史史实。
本项目是带领2007级展示设计专业研究生参与学院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接的大型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项目。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历经两年时间。展馆中的“威海卫保卫战”半景画、“黄海海战”、“金州曲氏井场景”等历史还原再现场景及主题性的绘画和雕塑创作,均为学院选调的师生创作团队完成。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来到展馆参观。


《发展、进取、未来》 田喜庆 2005年
作品阐述:
海关总署大厅浮雕壁画作品尺寸为1300cm*300cm,作品材料为四川白大理石、广西砂岩。壁画表现内容是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缉毒、打击走私等;壁画表现形式中包含的元素:城门楼象征海关,古长城、青铜马车与沙漠代表丝绸之路,中国古战船象征郑和下西洋,罗马古船与古铜币等象征中西古代经济与文化的贸易与交流。

《王亚非三十年篆刻艺术回顾展》招贴 王亚非 2006年
作品阐述:
《王亚非三十年篆刻艺术回顾展》招贴是作者自己为自己的篆刻回顾展做海报,作者既是篆刻高手,又是平面设计教授,所以他的招贴里满是中西结合的视觉元素,有纯朴的篆刻印文效果,有精美的石料雕刻,还有整体的点线面设计构成,从招贴中就可以传达出多维度视觉效果、欣赏到部分篆刻作品。

《春水》120x240cm 刘桦 2020年
作品阐述:
画面是随着身心的状况渐渐舒展的,以往凝滞的现象缓缓地消融开来,暖意逐步撑开空间并涌动扩展。沉重暗浊向后退却,减弱以致消失。质地也随之柔软细腻起来蜕去了粗粝和遮蔽。当通透明亮莅临时,画面上的形形色色便又灵动活泛了一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庆波 2007年
作品阐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场地及“万人坑”遗址之上。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启迪今人和后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本馆于1985年8月正式建成开放,后经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两次扩建,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达9800平方米,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 李晨 2015年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邮票纪念邮票 李晨 2020年
作品阐述:
李晨教授设计并手绘邮票已发行十几套,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方寸间再现光辉历程。以画笔表达敬仰,描绘伟人风采,帮助人们读懂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将以13枚的阵容大手笔地表现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期间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表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期间发生的那个有趣又令人感动的故事——“真理的味道”。
人教版第十一套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插图选登 李晨 2016-2018年李晨教授自2014年以来创作了人教版第十一套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插图129幅,此套教材已于2016年开始陆续出版发行。2016年,李晨教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整体设计项目艺术顾问”,2022年4月24日李晨教授被聘为“人教版第十二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插图艺术总顾问”,将继续指导教材插图的创作创新。


《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厅——室内设计》万小东 1998年
作品阐述:
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厅装修工程于一九九八年二月竣工,其使用面积七百四十多平方米,分大厅、休息室、洗手间三部分。该厅装修的总体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调,以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为基础,突出强烈的时代感。其雄大的气势与人民大会堂建筑内在的气质和艺术风格相融合,体现庄重、雄伟之美。其凝练、大方的艺术手法,方圆结合的造型语言,也体现出辽宁人粗犷豪放的精神气质与北方厚重的工业感。在整体风格简洁大方的基础上,在造型关键的部分,力求以画龙点睛的笔触,表现出辽宁的特色。

《迷-离.12号》张天一 壁毯设计 200x300mm 2020年
作品阐述:
迷离系列作品在韩国大邱举办的“ACDA亚洲设计双年展”上荣获金奖,此后接受到了日本中部设计协会的“你好”邀请展,在国内则设计制作了五幅壁毯,该作品为“第12号”,设置安装于北部战区大连疗养院,被军方誉为:“以军队迷彩布为介质,拨开云雾,尊崇英雄,挺拔脊梁,体现敏锐的社会问题意思,深沉的艺术之思”。

《克拉玛依石油设备展馆设计》 王雄 2014年
克拉玛依石油设备展馆是克拉玛依科技博物馆中的一个专题展馆。层高10米的展馆建筑空间,为大型石油设备及实物展品提供了良好的陈展空间,展陈设计创意基于展馆科普与教育的展示功能属性,通过适度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陈展手段,将石油设备承载的一段“因油兴城”的创业历史、一股垂范中国的石油精神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陈列叙事和真实展现。

《延安鲁艺视觉形象设计》 刘仁 白新蕾 李欣蔚 高广敏 2018年
作品阐述:
此系列作品被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采用,分别为鲁艺文化园区标志和鲁艺80周年庆标志。延安鲁艺的标志以鲁艺旧址为主要的形象符号,以延安这片红为视觉色彩,设计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焕发着时代精神。画面的建立平衡而有序,流露出昂扬奋进、精神永存的红色气息,旨在“传承红色文化,讲好鲁艺故事”。延安鲁艺系列设计,诠释着鲁艺“艺术为人民”的信仰与精神,使人沉浸在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历史之中,仿佛在述说着延安鲁艺在中国文化建设历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赵双玉 张书 2020年
作品阐述:
中国人民抗日军攻大学陈列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抗大陈列馆展陈面积2880平方米,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先进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区”。
2019年抗大一期陈展改造设计,以“站在最前线”的主题,全面展示了“红军院校”、“创办红大”、“更名抗大”的辉煌历程。展览设计以“红”的基调,将文献资料、历史影像、文物等珍贵历史痕迹串连展示。用视觉的叙事逻辑清晰展示历史内容,用艺术化的浮雕、场景等展陈手段再现历史面貌。同时,为“抗大”优化设计了视觉形象,为展馆的后期宣传推广形成系统的视觉识别。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馆中国全自动化码头展项》
赵宇 2021年
作品阐述: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馆三楼大国重器部分的核心展项之一。展项位于展馆三楼主轴线东侧紧邻尾厅。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国家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馆是党中央系统性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展览。展项历经3年的打造,全面展示了当代中国港口实力。展示中国港口作为国家战略、经济、民生等相关领域的重要作用。贯彻党中央打造“要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展项由数字媒体视频演绎、全数字互动机械沙盘、相关内容展板三部分组成。重点展示了当代中国港口的科技实力,及港口服务体系的建设成就。表现中国港口作为当代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中重要的节点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劳动路上 我们一起奋斗》 胡舒晗团队 2021年
作品阐述:
为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展现劳动者昂扬向上的风貌,《人民日报》特邀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系列主题插图《劳动路上,我们一起奋斗》,并于2021年5月2日副刊上发表,同时条漫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客户端发表。
不少城市都有以“劳动”命名的道路,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更包含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如今劳动路上,依然有无数平凡的劳动者,用坚守诠释担当,用奉献托起希望,用爱岗敬业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此插图以杭州、苏州、西安、长沙和重庆五个城市中,展现不同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场景,结合五一劳动节这个节日,表达对他们的敬重。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坚持以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引领、学术引领为基石,坚持学术、创作带动教学。学院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带动中青年教师、学生参加国家级展览,倡导实践推动教学。近年来,师生积极参与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全国平面设计大展等国家级展览并有几十件作品入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动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
《我的姐姐》 铅笔 李非 2018年
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入选“讲中国故事——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怡園》 邵新然 2013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大连历史人文系列数码插画》 特种纸印刷 王炜丽 王锦洪 2018-2022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鸟语》徐亚茹 2019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评为进京作品
《纵横驰骋 峥嵘岁月》纸上水彩 徐烁 2019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正明寺村之二》 水彩 陈滨 2020年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直送
《巡边路上的别离》 水彩 赵琳 2021年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舅舅的退休生活》 钢笔淡彩 李沙蔓 2021年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平凡的建设者》 纸本钢笔 王廷宇 2021年
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
《青春之光》 钢笔 闫茹 2020年
入选第四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并获得入会资格


《丰收》 钢笔淡彩 徐嘉璐 2021年
入选第四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
《前进7189》 纸本钢笔 王宇航 2021年
入选第四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

《沙糖星》 数码喷绘 韩梦雪 展玥 张紫箫 2019年
入选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红山玉文化品牌设计推广》 铜版纸、棉布、釉瓷 石逸璇 、王文东 2020年
入选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最美的信号》 徐亚茹 李炫美 2020年
入选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之中,从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与人民日报文艺部展开合作,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伟大任务中的动人故事。《“甜蜜”的十八洞村》(脱贫故事绘·自强篇)李晨、沈璐 54X39cm 2020年《24小时的健康守护》(脱贫故事绘·贡献篇)李晨 54X39cm 2020年《幸福路上满春光》(脱贫故事绘·心声篇)李晨 54X39cm 2021年《为幸福生活穿针引线》(脱贫故事绘·楷模篇)李晨 54X39cm 2021年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艰辛的努力,师生们完成了《24小时的健康守护》、《直播带货 助农增收》等五套作品,并陆续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以细腻独到的笔触,铺展开一幅幅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生动刻画出一位位饱含家国情怀、闪耀信仰光辉的扶贫英模形象。此次创作活动影响范围极广,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全套作品,作品集《脱贫故事绘》已出版并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活动推荐书目,这是一次文艺是时代前进号角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