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清明节来临之际,为教育引导我院青年学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缅怀先烈事迹。3月30日上午,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40余名党员师生、积极分子一同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展“缅怀革命英烈 踔厉奋发前行”党日活动,对革命先烈们致以深切哀思,献上崇高敬意。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在九一八石碑前合影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党员师生们跟随讲解员的介绍,认真地观看展览,时间被拉回到了1931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张张泛黄的相片、一件件染血的实物、一份份屈辱的条约,详细真实地还原了日本帝国主义密谋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往事,使大家感受到了曾经那段悲愤难忘的历史。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参观九一八纪念馆现场
党员师生们怀着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奋勇抗争的艰苦历程,真切领悟着英雄烈士们舍己为国、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用心感受着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无所畏惧的大爱深情。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跟随讲解员的节奏,思想与先辈交融,身心与历史触遇,大家边参观、边思考、边交流,情绪高昂。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参观九一八纪念馆现场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深刻了解了战争年代的残酷,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在场的学生党员们一致表示,会牢记先辈遭受过的屈辱,牢记烈士顽强抗争的史实,树立不忘过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培育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远大理想,将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化作强国之志,化作报国之行,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部分学生党员观后感
2020级研究生 刘舸凡
昨天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9.18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血泪史。我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后,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和英勇。博物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局。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沦陷区的痛苦生活到八年抗战的艰辛征程,从抗日英烈的事迹到日军的残忍罪行,每个展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参观9.18历史博物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更加敬重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和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2021级研究生 庞晓钰
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这些沉痛的记忆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艰难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焕发了抗战将士无尽的英勇和人性的光辉。正如讲解员所说,抗战从沈阳开始,又在沈阳结束,抗战的文化也重重的烙在了沈阳的文化之中,烙在了坐落在沈阳的鲁美人心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2级研究生 王芷晴
今天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沈阳九一八纪念博物馆。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日本政府在我们国土上的肆意侵略,看到了日本战犯沾满鲜血的野蛮罪行,看到了藐视历史事实无视国际正义的日本,看到了挑战人类良知的日本军国主义。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看到了东北同胞团结抵抗的坚韧意志,看到了无数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历史兴衰交替,唯有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历久弥新,牢记过去,我们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发展。这段屈辱的历史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定信心,振兴中华。
2022级本科生 周禹含
阳春三月,树披绿妆,花绽新蕾,按照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活动统一安排,有幸与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赴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参观学习。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武装侵华的9·18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9·18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在展馆中我对赵一曼抗日女英雄的故事十分动容,赵一曼在掩护队友的重任中被日寇俘虏。在被捕的日子里,她被日寇毒刑拷打,也没有说出共产党的情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军对他的身体进行解剖,发现腹中除了棉花和树叶再无其它东西。做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拥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