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校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校庆动态  校庆公告  校庆活动  校史长廊  鲁艺校友  校友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史长廊>>正文
校史长廊
立校之本 ——重温《讲话》笔记
2018-09-07 15:45 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

立校之本——重温《讲话》笔记

宋惠民


五十年前,在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闻名于世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著作。对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一篇划时代的讲话。它不但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它又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以精辟的、生动的、鲜明的语言阐述了新中国革命文艺的精神本质。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光辉的文艺思想同时也最有力、最直接地指引了延安鲁艺的前进道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不仅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所亲自倡议创建,同时,也得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培育。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共发表了两次讲话,其中的一次就是在当年的延安鲁艺讲的。从此,这一著名的《讲话》精神就成了鲁艺的“立校之本”。成为鲁艺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最核心的部分,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为鲁艺的几代人所珍爱。我院当年曾聆听这一讲话的延安老同志张望、陈凡等同志常常情深意切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延安鲁艺,东北鲁艺。回顾它的成长,它所走过的五十余年的革命道路,自然与《讲话》精神思想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光大之路是同出一辙的。毛泽东同志《讲话》的精神本质已构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它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我们学院的历史发展道路就是实践这一革命文艺理论的道路。在这一道路上,历经奋斗、进取、调整与完善的过程,鲁美才渐渐地成长起来,而且出现过不少的名师、名家和名作,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重要的篇章,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十年后的今天,已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我们的文艺事业获得了历史上从不曾有过的大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面貌,且百花齐放。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邀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会议开始(5月2日)和结束(5月23日)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为毛泽东、朱德等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同志合影。


百花齐放这是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现实中又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还待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看在今天解决这些成堆问题的钥匙,还是《讲话》这把金钥匙。因为捋捋这些问题的总根,还是在文艺到底是为什么人这个问题上。尽管时代不同了,《讲话》的当年是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最为激烈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历史时期,正处于抗日救亡的烽火年代。而今,战火硝烟早已消散,已步入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年代。但是目前还尖锐地存在着文艺到底是为什么人、为谁服务这一根本的问题;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些有害影响;存在着西方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理论的冲击;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偏离;存在着淡漠生活,脱离人民和陷于自我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创作思想状态;存在着只重视艺术形式,忽视思想内容的种种空洞、苍白、肤浅或带有错误思想倾向的作品;存在着一些感情虚假,心理灰暗,人性扭曲,不甚健康,甚至病态的、品位低下的作品等等。当我们今天再次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话》,重新领会当年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时,我们不由得倍感亲切。进一步看到了经历史所验证了的它的真理光芒。我们不妨在这里再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片断。毛泽东同志讲到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时说:“这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巳解决了的。”列宁在1905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关于创作道路,《讲话》中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毛泽东同志这些精辟的论断,它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道路有着极其现实的、深刻的指导意义,它已决定了我们的取向。


鲁艺美术部的师生在城乡拉洋片进行宣传演出。

图中右起为:张望、刘兰、杨力、吴戈、李林


重温《讲话》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到,要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美术大学,就要把《讲话》的思想精神做为我们的“立校之本”。它使我们的思路、道路都变得更为开阔而明确。我们美术学院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和教育我们的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能否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就成了我们美术教育成败的关键了。新时代的青年人是可爱的,聪颖而富于活力,勇于开拓和进取。但是,就我们的现状来看,确实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并且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近些年来由于教育的失误,政治思想工作的淡化及受到社会上种种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使一些青年人思想混乱,迷失方向,出现偏差。首先是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明显的距离,思想感情上有较大的差异。存在着思想感情急待转变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价值现和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的话,就很难谈及如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了;很难谈及怎样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到生活中,到人民当中了。实际上,有些人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逃避现实生活,而将自己禁锢在“象牙之塔”中。夸大自我,陷入个人主义的沼泽,一切都以小我为中心。在这狭小的天地里,他们怎么能理解、能感受到真正生活的动力和宏伟博大的时代精神?没有真正得到广阔生活的陶冶和锤炼,又怎能具有充实而丰富的精神的、感情的、内心的世界?难怪许多作品都是没何生活气息,没有感情和缺乏思想内涵的。空洞,冰冷,木然,费解,灰色,甚至是丑陋的。这样的作品很难让人民群众来接受它,喜爱它。


经过近几年的反思,我们有了一种反思后的清醒。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我们就会把道路走得更稳。今天,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这条道路上,首先要走向人民、走向生活。对学院而言,在创作课教学中要重新上好生活课,重新练好深入生活的基本功。时代变了,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才能上好深入生活这一课,真正做到能在生活当中深入下去,使青年学生在生活当中有着真切的体验,尤其是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和收获,这是创作课教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里,把握时代的精神,把握生活的本质,找到新鲜而生动的生活感觉,找到新鲜而深刻的艺术语言,在生活里激发出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欲望和激情,这是我们提高创作水平的必由之路。鲁艺五十年的道路所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也就是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付之真心,下大力气。生活是个熔炉,它不但使我们的艺术家们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时代力作,同时,生活的熔炉又熔炼出一代一代的真正融于时代,合于人民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示出他们的道德力量,感情容量,思想光彩和艺术才华。他们是无愧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与风范的艺术家。


上世纪80年代的鲁迅美术学院校门景观


自《讲话》发表后的五十年间,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五十年。现实主义的创作也始终是鲁艺创作的主流。对于鲁迅美术学院,它是一棵常青树。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它的根已扎得更深,它的枝桠也更为舒展地伸向四方。现实主义的创作在我国正经历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拓宽的过程,经过长期的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审美品味的不断的提高,进而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和更进一步的要求。中国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的经验证明,现实主义不是写实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也绝非简单的用西方辞典中关于现实主义的辞条所限定得了的。中国所取其义的现实主义是更为偏重于对生活本质的更为积极、更为能动地去表现。也包含着毛泽东同志在上面所提到的六个“更”。已不再拘泥于表象上的写真,而是精神本质上的写真和写意。表现手法上也更趋于多样化。创作的过程始于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终于采取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语言去能动地表现,积极地反映我们的时代、社会和生活。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作品都是在艺术家的主观能动创作意识里生成。艺术的表现已突破了描写客观对象的表象真实的单一的写实手法,而是在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得到创造性的体现下,融汇了东西方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融汇了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精神中独到的东西。中国的艺术积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它具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特性的美。它集中写实、写意、意象、浪漫情愫于一体,放射出独特的艺术光彩。中国的美术创作实践也已证明,现实主义创作在中国不可能再用狭隘的理论教条去规范它,而是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艺观从更为广阔的领域去研究它,说明它。要从中国的现实存在的美术创作状况去考察,去分析,去总结。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体系,进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繁荣。作为美术院校里的创作课教学应把教授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做为主课,作为创作课的基础。与创作课教学相呼应的造型基础课教学,经十年的教学实践也已自成体系,并且一贯把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作为我们的信条,同时还明确提出要严格训练造型艺术的写实能力的基本功。作为基本功,就得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刻苦地磨炼。为此,鲁美一直重视素描课的教学。这是基础的基础。按一定的程序,稳扎稳打,从严要求,打下坚实的功底。在基础课的课堂上不允许放任自流,不允许搞旁门左道的不三不四的东西,更不允许胡乱涂抹。在严格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艺术个性的爱惜。



1988年,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了建校50周年的校庆活动。图为原鲁迅文艺学院院长吕骥及其夫人在鲁美办公楼前与音、美两院领导及部分鲁艺校友合影。


艺术有着它自己的特殊性。不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教育都有着它自已的规律性。我们必须尊重这些特殊性和规律性,这是原则。所以在对待学术问题上,对待艺术问题上,对待学术与艺术的严肃的探索问题上,我们一向取慎重而科学的态度。学术上要百家争鸣,艺术上要百花齐放,要勇于探索和突破。否则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与繁荣。艺术在不断探索求新的过程中,艺术需要宽容,需要包容,需要艺术家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艺术家的不息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个中国的画家必须面对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借鉴等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有科学的论述。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无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吸收、继承,同时,对西方的、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也都要做为宝贵的财富而认真地研究、分析、大胆地吸取和借鉴。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将我们置于世界文明的大环境中去发展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对古今中外的大画家,对当今诸多的艺术流派,对所出现的一切文化现象,凡是有益于我们的,都要认真地研究、分析、吸取。“涉猎中外,尽吐古今,博采众家,以我为主”。中国的艺术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上,中国这棵艺术之树也只有在这块黄土地上扎根才能常青。“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我们应创作出时代的画卷献给人民。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辽ICP备17006107号-2    本网站由鲁迅美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维护

Copyright By lumei.edu.cn 200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