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视承薪火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视承薪火 -> 正文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读书活动月之“书香浸润心灵”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4-23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1日下午,在世界读书日氛围渐浓之时,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书香浸润心灵”读书分享暨主题党日活动,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宋欣欣主持本次活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党总支书记张松川、院长刘仁、党总支副书记高超、副院长祝军以及教授张天一出席活动。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和2022级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活动中,2022级六名本科生进行了精彩分享。分享内容涵盖广泛,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探讨,有对生命坚韧的生动刻画,还有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分享在书香中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孙露玮《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不管你正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王澌羽|《活着》

余华老师著名代表作《活着》讲述了从富贵少爷因赌博倾家荡产后,历经战争、亲人离世等诸多苦难,最后只剩他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它揭示了生命在苦难中坚韧延续,哪怕生活不如意,我们也应走自己的路,不惧怕艰难坎坷,感受生命应该有的力量,追寻活着的意义与目标。



吴昱萱|《觉醒年代》



百年前,一群觉醒了的中国人,成为了为劳苦大众自由解放而激昂奋起的革命者。《觉醒年代》揭示了这些爱国人士的努力,也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安定和谐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不断奋斗,做一名优秀青年。


姜宛译|《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在《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一书的分享中,每一封家书读来都令人动容,呈现出新时代党员不畏生死、逆行出征、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应遵循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寻求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征途中,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王申深|《红岩》

《红岩》是一座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堡垒,是一种永远不会被磨灭的精神,是一种永远不会被忘却的记忆。这本为重庆地下党和红岩英雄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向我传递了坚定信念、英勇斗争、团结协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


别晓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分享中,我们学习到生活应该实事求是、干在实处,坚定理想,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为梦想奋斗,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


本次活动的最后,还特别邀请了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张天一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我院赵奇教授绘制的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他说:“让我们从烈士的故事中,来汲取营养”。这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的文章,表现了作者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比喻生动,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有的地方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作品体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在张天一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鲁艺的优秀红色连环画作品,它不仅是艺术传承的瑰宝,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励他们在新时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次活动的最后,还特别邀请了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张天一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我院赵奇教授绘制的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他说:“让我们从烈士的故事中,来汲取营养”。这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的文章,表现了作者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比喻生动,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有的地方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作品体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在张天一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鲁艺的优秀红色连环画作品,它不仅是艺术传承的瑰宝,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励他们在新时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尾声,张松川老师进行了总结。张老师指出,纵观鲁美的优秀创作者,都有着热爱读书这个显著特质。在绘画设计这一领域,创作与书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且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读书的数量以及对书籍内容理解的深度,就如同决定建筑高度的基石与支柱,直接左右着创作者在艺术金字塔中的位置。同时,对在座的所有党员及积极分子提出希冀,希望大家将这次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保持对阅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