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伴随着穆旦先生诗句的回响,8月28日晚,鲁美大连校区的一号学术报告厅被历史与艺术点亮。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与人文学院(大连)联合举办的《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主题讲座如约而至。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广大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用艺术来传递时代声音,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与人文学院(大连)邀请中国美协理事、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李晨教授为两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真诚而质朴、充满历史温度与艺术厚度的精彩讲座。人文学院(大连)院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艺术博物馆馆长王雄、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松川、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刘仁、副书记高超和两院师生们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讲座中,李晨老师回顾了他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一组插画和邮票,并和大家分享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创作的一套杨靖宇等东北抗联英雄英勇抗日故事的插画《雪原上的星星火——杨靖宇和抗联少年营的故事》,并分享他在历史题材绘画中的思考与实践。他结合他的一张张插图插画,分享创作技法和创作故事,生动阐释了如何用艺术语言塑造历史真实与民族精神,比如他提及描绘战争画面时,可以用好烟火虚实相应营造战争激烈的氛围,比如创作历史人物时,他会让自己进行情景沉浸,去尽可能贴近历史时期,去与历史人物共情。我们看到李晨老师的一张张创作插图插画和连环画作品中的战争场景画面十分震撼,人物形象格外生动鲜活,目光坚毅果敢的杨靖宇将军仿佛站在了我们面前。
(插画内页展示)
现场李老师展示了多幅创作草图,讲述其背后反复调整构图、修改细节的故事,强调“艺术不仅要还原历史样貌,更要传递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鼓励同学们在创作中融入对历史的敬畏与独立思考。而李晨老师作为一位老艺术家始终秉承的勤奋严谨的创作精神,值得每一位艺术专业的青年学生学习!
讲座尾声,张松川老师进行总结:李晨教授长年致力于国家大型历史题材创作,用画笔记录民族记忆,作品兼具艺术深度与时代责任感,作为鲁美人,承担起记录历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是我们应有之义,应坚守艺术初心、锤炼专业技艺,让个人的进步与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之中。希望大家今天不仅仅学到李老师的专业技术,也学到了李老师刻苦努力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心声
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与闪烁的手机灯光中落下帷幕。走出报告厅,不少同学还在翻看李晨老师展示的插画照片,有人边走边讨论作品里的色彩和人物表情,有人把笔记页里写满了感悟。
“李晨老师不仅是优秀的插画家,更是一位真诚幽默的讲述者。原来艺术可以这么有担当,这么有温度!李老师的作品兼具技法与精神重量,尤其是红色主题作品特别动人,也让我明白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要传递精神与力量。未来,我也会试着在作品中把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和感动画下来,也许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民族记忆。”
——2024级本科生 于艾加
“在这场讲座中,我感受到李晨老师对艺术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他笔下千百个人物都在讲述故事,每一幅画、每一个细节都饱含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敬畏。作为青年学子,我深受启发,要以李老师为榜样,努力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听完讲座,我特别想回去把自己的习作再认真琢磨一遍,也想像李老师那样,把生活的点滴和对社会的观察都融进画里,让作品真正有温度、有力量。”
——2023级本科生 赵宣竹
“非常幸运能够现场聆听李晨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插图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李老师每展示一幅插画,都详细讲解了从史料查证到草图推敲、再到色彩布局的创作过程。有一幅描绘抗战英雄的作品,老师专门为人物神态改了五六次,只为还原那个时代的坚毅和信念。这些细节让我明白,插图不仅仅是‘美化’文字,更是要用视觉去重现和唤醒民族的集体记忆。现在回头看自己以往的习作,我发现表达还很肤浅。今后我想在自己的创作里,主动查找真实素材,更深入理解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情感温度,让作品能真正打动人、留得下。”
——2024级研究生 魏来
艺术,可以让历史鲜活;
画笔,可以承载民族精神。
当一代代青年拿起画笔,
历史就会在色彩与线条中继续生长!
下一篇:当青春遇见历史:鲁美学子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获了什么?——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