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是一个有着潜在时间逻辑的学术呈现。展览并非简单的成果陈列,而是希望用有限的作品数量构成绘画学院在创作与实践层面的视觉艺术场域,从中可见绘画学院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下教学实践的审视以及对未来学术方向的思辨,并尝试勾勒出学院在现当代艺术教育演变中形成的动态发展图谱。
鲁迅美术学院的学术精神,深植于延安鲁艺所开创的革命文艺传统与现实主义美学体系。这一历史原点,奠定了“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与“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治学精神。本展特邀有老一辈教育家、艺术家的作品,虽限于数量,但珍贵艺术的“视觉文献”会以鲜明的时代印记、严谨的造型语言与深沉的人文关怀,构筑学院学术传统的价值基石与风格底色,文脉渊源也便成为了参照系,映照出精神传承的路径。
在承继历史衣钵的基础上,绘画学院各专业的教学体系始终处于动态的建构之中。油画、版画、水彩三个专业方向,以其独特的媒介特性与语言范式,共同构成了绘画艺术教学的完整架构,本次参展的专业教师作品,清晰地反映了学院在尊重各画种本体语言规律的同时,鼓励学术探索与个人风格建构的教学创研导向。作品既是艺术家个体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演绎。而展览中优秀毕业生的作品,则展现了新一代艺术学子在学院体系滋养下所迸发出的创造力。对社会人文的敏锐感知、对多元语言的实验精神以及对自我身份的审慎思考,预示着绘画学院艺术在未来发展的诸多潜在路径。
在技术与意识极速更迭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全球文化景观与艺术生态的巨大变革,绘画艺术及其教育正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建立前瞻性的教学思考,其核心在于如何实现“技艺传承”与“当代转型”的辩证统一。教学在新的时空中,将在夯实造型基础与深化传统研究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具备跨媒介、跨语言的整合能力、批判性的思辨能力以及面向国际语境的平等对话能力。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在技术、观念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的探索,使其创作能够有效地回应并介入当代社会广阔而繁复的现实。
本次展览,试图架构起对绘画学院往昔、现在与未来的一次立体化呈现。我们诚挚期望通过这场学术观摩、交流,能够触发对艺术教育核心命题的深层次观看与探讨。因为,所有作品共同映射的,是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在历史积淀中保持学术活力,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文化使命的不懈追求。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3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三好街校区美术馆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教务处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参展师生名单

部分作品欣赏

宋惠民 《绿石谷小鸟》布面油画80×60cm 2020年

李福来《丙辰清明夜》 木版67×40cm 1978年

胡秉文 《舞蹈者》布面油画27×30cm 2001年

牟达器 《写生因数之三》布面油画80×100cm 2018年

张昊《月是故乡明》平版100×119cm 2023年

张世俊 《无序饕餮之二》120×150cm 2015年

张贯一 《远方慢节奏》布面丙烯80×100cm 2023年

夏强《春和景明》铜版 60×50cm 2021年

尹晓琨、刘双楠《东野有朝》水彩·粉画 175×128cm 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