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概况
一、专业沿革与建设发展
绘画专业是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1938年由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逐步发展建设。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是建院以来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第一任美术系主任为沃渣。1940年学院将美术系扩充为美术部,并成立美术工场作为兼代研究、实习、生产三种性质的美术工作团体。美术部江丰任部长,美术系主任王曼硕,美术工场主任钟敬之。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全体师生在抗战烽火中吹响号角,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积极投入到鲁艺火热的学习与创作之中。师生们以文艺工作者的姿态,扛起民族救亡和振兴中华文化的大旗,将绘画艺术视野聚焦抗战,以艺术创作为武器,积极发挥文艺在团结引导群众投身民族抗战运动的巨大作用,开展艺术创作和宣传。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绘画作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奠定了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基础。
1945年党中央决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迁离延安,向东北挺进,开展工作,继续办学,鲁艺美术部的教师陆续抵达东北任教,落地生根。1953年东北鲁艺改组,美术部扩建成为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东北美专”,绘画专业与其他美术形式分开,独立建系。1956年绘画系分设彩墨、油画、版画三个专业。1958年,东北美专发展壮大为“鲁迅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做为“鲁美”重点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积淀与蓬勃发展,在国内优势显著。自1963年至2019年间,油画系、版画系、水彩画系陆续独立建系,绘画专业也逐步进入了一个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数十年来绘画专业坚守毛泽东同志亲手题写的“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要求,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版画系、综合绘画系合并组建绘画艺术学院,下设油画、版画、水彩画三个专业方向和基础教学部,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逐步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符合艺术教育发展规律、饱含鲁艺特色与精神内涵的绘画专业教学体系。绘画专业现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绘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国内极具艺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绘画艺术学院的教学团队在全国艺术类高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学术水准和专业领域的突出地位,他们不但以艺术专家和艺术教育学者的身份为社会提供艺术服务,更在绘画专业人才培养和绘画专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培育了众多从事绘画创作、教学、科研、实践等工作的高水平美术人才。
绘画专业现任教师:
教 授:胡秉文 及云辉 李宝泉 刘天舒 刘子平 牟达器 徐宝中 张昊 张志坚
副教授:陈延辉 程庆陶 冯建宇 付巍巍 郭廷元 姜文斌 李阮 梁昊鹏 梁锐 邱国光 宋伟 夏强 张宝国 张贯一 张海军 张世俊 赵明 赵彦忠
讲 师:陈静子 宫名(博士) 李宝荀(博士) 李佳原(博士)李鹏鹏 李文超 刘超 马国峰 潘惊雷 秦琦 田寒 王戈 王硕 尹晓琨(博士) 于雨田(博士)臧美莹(博士)张一非 赵天宇(博士)
助 教:李伯辰
三、专业特色与主要课程设置
绘画专业下设油画、版画、水彩画三个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由基础教学部统一开展基础教学和造型基础教育,第四学期至第八学期由油画专业方向、版画专业方向、水彩画专业方向开展系统专业教学。
基础教学部现有必修课13门,其中主干课程2门,主要课程11门,采取基础理论统一讲授+分班指导实践训练的授课模式,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讲座观摩。基础教学部持续以拓展基础性内涵为重心,遵循国内外先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规律,发扬鲁迅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传统优势,打造“宽基础、大绘画”概念下的基础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符合艺术教育发展规律、饱含鲁迅美术学院特色的绘画基础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在基础教学部的学习,拓宽了对艺术基础概念的认识,不仅是对公共造型基础的掌握,也需要对画种的专业基础进行了解。这种基础教学模式打通了专业间的壁垒,符合当今美术院校绘画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优化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选择。
油画专业方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艺术类重点学科、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油画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工作室课程制教学体系为建设基础,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反馈机制和个性化发展支持机制,建立以围绕课上实践教学与作业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案。2019年在原有工作室教学基础上,重新设定四个工作室,分别为具象写实工作室、具象表现工作室、非具象工作室和主题绘画(大型艺术)工作室。在教学中坚持“具有适应时代和人民要求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精神产品深刻性与感染力的创作态度”,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的多元发展。通过培养具有扎实的油画专业技能,熟练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独立思考、创作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版画专业方向秉承延安鲁艺传统,坚持以“创作带动教学,教学和创作互为补充”的教学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创建数字化教学,增强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专业基础设置了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水印木刻基础技法课程;专业创作设置有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水印木刻的综合表现和创作、版画综合媒介应用与创作、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课程;专业理论设置中外版画发展与比较、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社会实践课设置艺术考察课程。版画实验室2013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教学实验中心”,是版画专业方向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现有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PS版画、数码印刷、木版水印等7个版画实验室,2013年评为辽宁省教学示范实验中心。
水彩画专业方向是国内第一个以水彩画专业为特色的工作室,设置在版画系。2009年独立成为水性材料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成立综合绘画系。2019年为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将“综合绘画系”更名为“水彩画系”,下设具象表现工作室及非具象工作室。水彩画专业方向在继承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调整教学思路,具象写实工作室侧重绘画写实造型的研究以及水彩技法的实践,以写实风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和熟练的水彩画表现技巧;非具象表现工作室重点探索绘画语言表现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在水性材料应用上,把传统的造型能力训练转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水性材料的优势,拓宽水彩画表现语言手段和边界。
四、学制:
本 科:四年
研究生:三年
五、现任领导
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胡秉文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姚朋远
副院长:牟达器 党总支副书记:李智
副院长: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