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我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由李湛、杨傲云两位导师带领,开启了湘西、黔东南的考察之旅。此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以湘西、黔东南两地为基点,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
在湘西境内我们沿湖南长沙—湘西凤凰—洪江黔阳—怀化通道皇都侗寨这条线路,参观搜集了大量当地的历史和民间资料。首站我们参观了长沙博物馆,曾经在画册上就已惊叹过马王堆出土的织物,但在亲眼目睹实物精致细密的工艺时,传统的审美与技艺再一次重击了我们的神经和心灵。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湘绣博物馆,湘绣作为中华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湘绣不仅沿袭着楚地文化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形式,分类详细的绣品为我们展现了一本实战教材。

▲ 参观长沙博物馆
▲ 参观湘绣博物馆
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凤凰县的凤凰古镇,是由土家族风情和苗族文化交织,形成独特的民俗风貌。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如土家绣、蜡染、剪纸等……也遍布在古城的街巷里。在一家蜡染非遗传承人的工坊里,通过老艺人的讲解,大家对于当地蜡染特殊染料的调配、工具的自制过程,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在这座细雾绵雨的城镇中,我们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手工艺者的匠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度。
▲ 蜡染非遗传承人讲解工具操作技巧
▲ 整理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讨论传统手工艺与文旅产品的关系
转站到湘西第一古镇—黔阳古城,是一个宁静又带着烟火气的地方。这里的竹编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仍然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形式整合创新,竹编工艺富有节奏的韵律感,具有独特的造型与纹样,在每一个穿织的细节中,我们都看到了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匠心和坚守。
▲ 黔阳竹编非遗传承人讲解编织工艺
皇都侗寨是藏在山坳里的一座原生态侗乡,至今依然保留着比较完好的侗族文化,侗族是我国最早从事纺织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将自己族谱的历史和信仰汇集成符号,用经纬编织的工艺呈现在织物上,形成了该民族传递情感记录生活的特殊方式。
▲ 当地侗族老人织造的侗锦
在贵州境内我们沿下司古镇—凯里—西江这条线路,重点考察苗族刺绣的艺术形式。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流传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地,其中较常见的有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等。同学们深入乡间与当地手艺者询问图案缘由和制作技法,在实践中学习了辫绣、皱绣、叠绣、打籽绣、破线绣、挑花等各类苗绣技法。明丽鲜亮的色彩搭配,繁简有序的精湛刺绣工艺,不仅让大家收获和学习了传统的特色技艺,也深深的被民族非遗的魅力所震撼。
▲ 在凯里刺绣集市
▲ 在西江与苗绣非遗传承人学习刺绣技法
▲ 在西江民间艺人家里学习刺绣技法
▲ 苗族老人为学生示范刺绣针法
在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师生们一同考察参观了春花非遗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阿幼博物馆和阿幼苗族手工艺体验基地,与非遗传承人台春花和传承人阿幼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技法学习。在此过程中,由衷地感动和敬佩这些因为热爱而坚持的手艺人,一针一线、日复一日,是耐心、是专注、是肯钻研、更是需要坚持与传承的决心。
▲ 阿幼苗族手工艺体验基地
返回长沙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梦洁家纺公司,这是与我系常年建立就业供求关系的家纺企业之一。由该企业的各部门负责人与我学院师生共同探讨了家纺设计师由学院到企业的角色转换问题,李湛副院长在会上提出了多个相应的解决方案。
▲ 与梦洁部门负责人探讨人才培养问题
▲ 参观梦洁实体店
▲ 传统刺绣工艺在家纺中的应用
这次深入民间的考察之行,让研究生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根源与魅力,延承民族的脉络是永远不会断的,也更深刻的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为深入展开个人专业研究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中华优秀的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让我们站的更高,在民族文化的传递中进行创新发展,为设计创作赋予更深层更饱满的中华文化精髓,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