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党团建设

党团建设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党团建设 -> 正文

蝉鸣画笔间,谁在社区悄悄“种下”家国梦?——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美育浸润行动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28 浏览次数:

蝉鸣画笔间,谁在社区悄悄“种下”家国梦?——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美育浸润行动纪实


蝉鸣悠长,七月未央,

牡丹社区的清晨

画笔在孩子手中正轻轻作响

三年来,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丁香树下的嘱托基层服务践行团

用艺术叩响童心,用色彩编织家国之梦——

这个夏天,

他们再度走进沈阳皇姑区牡丹社区,

陪伴30余位孩子,

20多天的时光,

画出一段温情与成长交织的记忆。



     从七月至八月尾声,群满怀热忱的鲁美青年志愿者本着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的理念,以节气里的中国我眼中的牡丹社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融美育、传承与情感表达于一体的绘画课程。他们不仅是孩子们的小老师,更是陪伴者、引路人。







一笔一画,都是文化的种子


课堂从二十四节气启程。

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将清明雨落、芒种麦香化作可视的图画,把传统智慧沉淀为童真的视觉语言。孩子们不再只是模仿,而是用画笔感知文化、表达情感,在每一次的落笔中建立起对中华文明的初步自信。





张舒菀同学在负责此类课程时由衷感叹道:"在老党员坚定的目光里、在孩子们的笑容里、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深夜里,我懂得了设计不只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与心的连接。"







一景一物,见证家园变迁


我眼中的牡丹社区则将目光聚焦承载着孩子们成长和记忆的沈阳牡丹社区。

志愿者们引导他们对比今昔社区风貌,用画面讲述街道的新颜、老巷的故事。孩子们笔下有爸爸小时候住的楼房、现在新修的花园、邻里笑脸和社区广场……艺术,成了他们理解时代变迁、感受时代命题的童真注脚。




"当我们真正走进这里,才发现美育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节气的变化、发现社区的故事。" 张舒菀同学的话正印证了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对彼此的双向助力。







一心一意,陪伴成长时光


这不仅仅是一门美术课,更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基层的践行,于孩童内心的启蒙。

孩子们尝试着观察时间的足迹,更勇于用画笔去完成自己内心的表达;

他们画出我眼中的牡丹社区,也写下对家园最纯真的赞美;

他们不再只是社区的小居民,更是故事的小记者、变化的小见证人



就像张峻源同学在一次课堂开始前和小朋友们说过:"画笔虽小,却能点亮童心,播下文化的种子,连接过去与未来。"



专业赋能基层,美育浸润心灵


本次活动是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专业资源服务社区的一次生动实践,有效缓解基层美育资源不足的困境,实现艺术服务社会+美育浸润心灵的双向循环。



"我希望将专业所学融入社区服务,让艺术走进牡丹社区,又在街头巷尾生根发芽。" 这句话不仅仅是张峻源同学一人所想,也是志愿者们共同的期望。







普法宣传进楼门,党课声声入民心


在牡丹社区的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在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也与社区居民共同上党课,提升思想理论修养。

在这里,政策解读与法治教育不只是文件里的条文,还是楼道黑板报上的漫画、邻里茶话会上的故事,亦是党员志愿者用乡音乡情讲述的身边的变化



志愿者们参加社区定期组织的法治小课堂”“党员微论坛,将大道理化为小案例,让居民在拉家常的氛围里懂法纪、明政策、感党恩,真正实现政策下达零距离,组织关怀有温度。










这个夏天,

鲁美人继续用画笔传递温度,

用青春践行担当——

他们让美育更深层地走进街头巷尾,

让家国情怀悄无声息地,

浸润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我们,一直在路上。





丁香树下的嘱托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


张舒菀、唐嗣祥、景文柯、

胡靖雯、张峻源、王一西、

刘祉含、李雨霏、于佳亿、

孙韵涵、刘祖铭、单悦、

丁宁、杨子恩、郑钥莹、

周奕彤、姜佳泽、申怡凡、

闫冰彤、刘笑竹、王一涵、董恩泽


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