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办。我校副校长胡秉文、创新平台管理中心主任姜民、中国画学院院长赵斌,以及中国画学院书画数字修复实验室许闯老师共同参会。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流会现场

鲁迅美术学院参会代表
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以“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全国90余所高校、300余名高校科研团队及技术经理人代表,500余家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参与,搭建起高校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平台。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美术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全程参与本次高校科技成果对接,凸显了艺术院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价值。

展会现场
本次活动重点推介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现代农业、智能文创六大领域的科技成果。其中,我校在智能文创领域的文物智能修复技术成果脱颖而出,相关修复项目入选两件经典书画数字修复作品——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展现了学校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的技术实力。

数字修复作品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数字修复作品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我校中国书画数字修复实验室依托创新型教学团队,长期服务科研与教学,专注古代书画文物的数字化修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实验室以中国传统绘画经典作品材料与技法研究为核心,融合传统美学理论与人工智能分析,精准识别并复原经典作品的笔墨特征,让破损、褪色的经典书画重焕生机。

右一 东北大学校长 冯夏庭 右二 教育部科研中心主任 罗方述
右三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胡秉文 右四鲁迅美术学院教师 许闯
学校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通过高精度扫描、数字重建、虚拟修复等技术手段,不仅实现对文物的非接触式保护,更能为艺术研究与教育教学提供高质量数字化资源。实验室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助力千年墨韵在数字时代延续生命力,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永久存续与活化利用持续贡献力量。

教育部科研中心主任罗方述听取院校介绍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校企精准对接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联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许闯
图片/许文钰
编辑/闫莉雯
初审初校/帅巍
复审复校/赵斌
终审终校/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