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羽
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辽宁省档案馆档案技术保护中心(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副研究馆员。经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研究决定,评定张羽同志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修复方向);辽宁省档案系统中青年业务骨干专家人才,入选省级档案专家人才库;辽宁省档案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传统手工书画装裱专业委员会委员;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耕文物档案修复与保护领域20余年,修复唐、明、清等珍贵文物档案万余件,其中不乏入选《中国文献遗产名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包括:唐代开元二年长卷书法《笔势录》、明代《洪武二年诰命》、明代《李氏家谱》、《新疆塔城明代档案》、清代皇家《圣训实录》、清代蒋廷锡《路路荣华》、清代《顺治十八年诰命》、清代雍正五年《令牌》、清代《倪氏家谱》、《大满洲帝国勋章及徽章图》及满洲舆图、盛京内务府档案等。
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在《文物修复研究》《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中国档案》《兰台世界》等核心期刊。内容涵盖文物修复技术、保护技术理论等领域。多次在全国保护修复技术大会上作主题报告,分享科研研究成果,其中独立撰写的《受灾档案在应急抢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荣获全国档案工作者优秀论文一等奖,《纳米氧化镁脱酸剂对不同历史时期酸化纸张脱酸效果测试研究》荣获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获权威认可,其中《纸质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及管理系统研究》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不同历史时期酸化档案测试与去酸技术研究》获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另有《关于顺治十八年诰命修复研究》等多项成果获省级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的"多功能水浸纸制档案文物修复机"于2024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2322764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