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南山区盛大开幕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08:07  消息来源:


11 月 21 日“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正式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和深圳人才公园(室外)同时开幕。其中室内展期至 12 月 13 日,室外展期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2020 年末,深圳再次舒展开放的怀抱,在南山区以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向世人展示她别开生面的文化魅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生态,为城市未来的创新发展打开新思路新格局。




开幕现场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苏新平,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子康,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勃,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望喜,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张晋文,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子彬,南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小蓉,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练聪,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周保民,南山区招商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理,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副总经理、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巧贞,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互联负责人孙奇杰,北京 ZERO 零艺术中心馆长李莫唯,以及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组织部、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由徐里任总顾问,李象群任总策划,张子康任策展人。


开幕现场发言-总顾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徐里


开幕现场发言-总策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李象群


开幕式现场,活动总策划李象群首先致辞,他表示:“感谢深圳南山区委宣传部和文体局为此所搭建的文化平台,其次,感谢我的老朋友张子康馆长,他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付出的辛勤努力,对这次展览做出的学术分析和梳理。感谢为此大展所提供支持的艺术机构。最后,感谢鲁迅美术学院和798零艺术中心的展览团队,以及幕后工作人员,你们的辛勤付出使得展览如期与大家相见。本次展览活动是继2019年“开放进行时”首届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接力活动。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是南山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持续性的文化项目,旨在通过激活和丰富城市空间,介入城市生活,使文化艺术走进市民生活方式的核心结构。同时,焕发南山区的活力,引领湾区的当代艺术及公共文化发展。本次展览的主题——智识城市,这是基于深圳当下及未来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文明形态。通过艺术为媒介,与市民的情感和思想产生互动,审视当今我们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境遇,以及城市文明未来的走向。市民在信息集成中,通过主动的交互、选择与判断,构建群体文化认同。本次展览邀请了51位国内外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多位享誉全球、国际重量级的当红艺术家,如达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尔等,展览作品面貌丰富和多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希望本次展览在2020这个不寻常之年的结尾,带给深圳市民一场美妙的审美体验,一个美好的记忆。”


随后,展览策展人张子康致辞并谈到:“智识城市的营构,所注重的是公众反馈和公众回应。从艺术创作领域呈现这种智识建构,不仅涉及到艺术创作与城市发展历程的关系形态,同时包含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艺术与各类学科之间的交叠与重构。”张子康期望以“智识城市”之名,推动深圳以艺术思考当下,昭告未来,创造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态。


艺术家宋冬代表 50 位参展艺术家发言,他谈起自己 23 年前第一次来深圳南山区的经历,感慨这些年来深圳的高速发展与变化,感谢深圳这座城市给予艺术的可能性。他说道:“未来再翻过头去看今天的时候,我们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对整个生活的热爱,对整个世界的热爱,创造了我们今天的文化。”


开幕现场发言-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李劲堃


开幕现场发言-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张子康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是南山区、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持续性的文化项目,旨在通过激活和丰富城市空间,介入城市生活,使文化艺术走进市民生活方式的核心结构。同时焕发南山区的活力,引领湾区的当代艺术及公共文化发展。


“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展览之一,也是在 2020 这个特殊的疫情年份尤显难得的国际艺术大展。


本次展览则邀请了 50 位知名艺术家参与,其中不乏国际知名艺术大家,如单次拍卖纪录破 5 亿美元的英国最富有的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全球公认的当代艺术大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克里斯托弗·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国际艺术领域中享有盛名、贫穷艺术(Arte povera)主要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等;更有几十位中国著名艺术家携其作品参展,例如当代雕塑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中国当代艺术标杆性人物之一苏新平,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隋建国,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宋冬和尹秀珍等。


开幕现场-嘉宾共启开幕仪式


开幕现场-嘉宾与到场艺术家合影


展览现场-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子康解读作品




展览现场


以深圳为特殊语境,“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是一场对公共艺术的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的展览,各种类型的作品(包括架上、雕塑、装置、影像等)分布室内室外,紧扣“智识城市”的 主题与空间、观众乃至城市生态展开艺术视角的对话。在展览所带来的互动、反馈、交流的过程里,所有参与城市生活的主体和因素开始汇聚并生成了“智识”的能量。“智识城市”这样的主题正式基于深圳当下及未来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文明形态。通过艺术为媒介,与市民的情感和思想产生互动,审视当今我们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境遇,以及城市文明未来的走向。在此基础上“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分为“交叠历史”和“重构未来”两部分。


从地缘上来说“智识城市”将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和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艺术家作品集中展现在深圳南山区的文化舞台上,如同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地位和“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城市影响力,更为具体的从文化的角度成为深圳在四十年艰苦创业所取得的城市成就。他处与在地、经典与新生、历史和当下都在此交叠。于是深圳成为承载交叠的时空之所,因而使之在公共空间展开了重构未来的探索——“重构未来”,当代艺术也伴随着城市的进步获得了新的生长环境,展现出更多的可能和方向,从而形成公众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新关联“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在开办之初就将推动新生艺术力量崛起视为己任,关注青年艺术家成长空间,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和公共文化发展。




展览现场


“智识城市”2020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更不断的将目光集中在正在成长的青年艺术家身上,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推动新生力量的崛起。正如策展人张子康所说:“创新是中国迈入十四五阶段毋庸置疑的主题词。深度的城市创新呼唤着智慧城市的升级”。本次展览便集中展出了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品经由国内知名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联合组成艺委会选拔而出,从这些作品上不仅能感受到青年艺术家的创新思想,更能让人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生机和她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


部分作品


安尼施·卡普尔  《Mirror (Red to Burple)》

2017,不锈钢和漆,160x160x17.5cm,作品归属:柴志坤先生


卡普尔通过创新的比例,颜色,体积和材质方法以及对虚幻的研究,重新定义了 1980 年代的当代雕塑。卡普尔的雕塑作品既有形式上的冒险,又有工程上的壮举。这些作品启发观众来探讨他们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看似无限的黑洞和奇妙的反射,卡普尔都挑战着我们对光学感知的期望,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现象学经验。

这些高反射性的作品将绘画的微妙之处与强大的纪念性结合在一起,将无瑕抛光表面的静止与周围环境的流动产成鲜明对比。这些大型的,令人着迷的艺术品与交织在一起的弯曲弧线以无缝流畅的形式相融合,每一个都超越了其体积的边界,在超群的外观上捕捉了隐喻的无限。




达明安·赫斯特  《immortal life》

2008,250*250cm,材质综合材料、画布,作品归属:北京艺凯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达明安·赫斯特 Damien Hirst 是国际公认的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英国成交价最贵的当代艺术家。赫斯特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一直很感兴趣。他常常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医学的元素,比如药品,药橱和药片等;他的“点”画模拟的是医学颜色代码。赫斯特也常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比如办公桌椅和香烟。


冯羽  《手足》

2015,130*40*50cm,木头、金属


两把凳 ,来自民间,但不知出自何处,就如来自乡土的两个兄弟,安静而宁静。当今社会之情感极度匮乏,朋友之情、夫妻之情、手足之情,已全部崩塌;真情无几、真诚又无几,此作品就算是一种呼唤、一个暗喻、一声呐喊吧。手足之情,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应该唤醒,这本应属于我们的本源情感。连接这两个质朴小凳子的两个风钩,用做金银首饰的工艺制作此物,其实隐喻的是我们的手足之情比金子还珍贵。



李象群  《接力者》

1997,45x51x80cm,铸铜


《接力者》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生命的接力,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奔向未来。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一等奖,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瑞士·洛桑)收藏。


刘建华  《封存的记忆》

2019,110x80x60cmx20 件,装置(旧电箱、钢、视频播放器、冷光线)


作品利用船坞遗址的机器来呈现梳理一个历史的空间,从更深层次思考对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用工业化的材料钢板将这些不同的机器封存,而有些又是敞开的,从中通过一些视频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这个社会当时是如何进行反思及拥抱未来的,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那个时代密切相关……

作品呈现的方式相对简洁,人们可通过一些影像及装置了解社会发展中的线索,置放在造型上的冷光线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变幻。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中进行思考和观照。


汤杰  《红白》

2019,600x110x55cm,交互装置 金属片、电子组件


作品采用大小不同的金属圆片按秩序悬挂排列,为两侧大中间小形态。通过观者靠近两侧感应互 动,控制两侧最大圆片左右旋转,最大圆片的运动可以传递其他圆片依次运动变化,并发出声响, 形成左右对话,红白对话。


王郁洋  《呼吸——财务办公室》

2014,25 平米,综合材料


这件作品从表面看起来就像真正的办公室一样,办公室中的所有物品就放置在现实生活中常规性的位置,因而常常被经过这里的观者 疏忽。但尚若人们在不经意间看到他们在均匀的呼吸或者急促的喘息时,可能会误认为自己出现视幻的状态。在刮目相看这些荒诞物件的时候,恍若进入一段童话般的幻想情境,又像面临一场无常世界造就的恐怖。会心一笑中,也带来对周边所有一切视觉现实的深 深怀疑。当人们从此逃离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周边已经窒息。


向京  《异境——彼处》

2011,119×470×85cm,玻璃钢着色

《异境——彼处》是向京 2011 年创作的“异境”系列作品之一,也是整个“异世界”之中唯一引入人物形象的作品。描述动物形象的“异境”系列隐喻人的自然属性,“异境”系列构成了一个描述人之“自然” 属性的乌托邦,或者说“异世界”——形形色色的动物形象,自有自的隐喻义。

《异境——彼处》的意图并不仅仅是对当下流行的生态主义话语之流的简单重複,而是试图明心见性,直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係。向京试图传递出一种相互融合、互为彼岸的理念:纵使“自然总是习惯于隐藏自己”,人的本性在社会状态中,既不能赤裸裸地暴露自身,也 容易迷失,但在互为“彼处”、试图相互企及的“到达”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本性上既无限接近,又不可企及。



徐冰  《汉字的性格》(投影*5)

2012,15′18″


此作品的立意是来自于对“观远山庄”所藏的赵孟頫手卷这件传世之作的观看、分析与想象。以动画影片的方式,阐述中华民族特殊性的来源——在中国,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先要用几年时间牢记、书写几千个字型。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中国人几千年历代如此,这一定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人的看待以及处理事物的方法,以至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没有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却发展的如此之快。

此动画片最终是要表明的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与能量,以及在未来人类新文明建设中的利弊与作用。整个片子看完,实际上是了解了一篇关于书法与中国特性的“论文”的内容。这件作品由何鸿毅家族基金会支持,特为 2012 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观远山庄珍藏展》创作 。


约翰·阿穆雷德  《Spare Part 》

2019,210x210cm,布面混合媒介


约翰·阿穆雷德使用不同类型的油漆和漆,在垂直定位的帆布上倒下,让它们向下流动以在不同的层中重叠。艺术家然后在它仍然潮湿的时候在表面上飘荡着一团闪光,为这幅画赋予了一丝柔和的光芒。向下倾斜的颜料的结果是颜色和形状的不规则组合,具有不同的渐变和阴影,使观察者能够自由地解码和解释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倒画既可以单独显示,也可以并列显示,在画布上重复出现的壁纸图案,如怪异的猫或不同的画布,好像作品被分成两半。


岳敏君  《琐碎-2》

200x400cm,2012,综合材料


《琐碎》系列是岳敏君近几年新的尝试。作品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杂志中剪切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拼贴在一张画布上,画面凌乱芜杂,看似无序的堆叠形成一幅浮雕般画面,“一切都与物质有关,这就是商业社会的现状,也是对当下中国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思……”岳敏君这样解读自己的作品。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媒体环境中,充斥了大量雷同的内容,消费主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在给生活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对资源造成巨大的消耗,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主流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并吸纳这些东西,却很难有时间静下来思考现实和未来。


在这个系列中,观者可以看到流光溢彩的纸拼贴成一片金光闪闪,就像是进入了我们纷杂的物质社会、图像时代所看到的这些并置的美丽图像不重要,因为到最后它们彼此都会互相消解。由于其生成过程的不稳定性,很难保持展出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岳敏君在其中投射了巨大的兴趣。通过对于图像的截取与获得,岳敏君通过一种立体的方式完成对于图像的拼贴,看似波普的图像平层被所有形象的独立立体支撑进一步丰富,被截取的图像个体在脱离了原本语言环境的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0 年 11 月 21 日-2020 年 12 月 13 日(室内)

2020 年 11 月 21 日-2021 年 2 月 28 日(室外)


展览地点: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室内)

深圳人才公园(室外)


总顾问:

徐里


总策划:

李象群


策展人:

张子康


指导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组织部、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ZERO 零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

深圳人才公园、招商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学术支持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


特别鸣谢:

北京艺凯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里森画廊,常青画廊,北京空白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空白空间),柴志坤先生,天舒女士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克里斯汀·孙·金(Christine Sun Kim) 、克里斯托弗·勒·布轮 (Christopher Le Brun) 、李枪、李象群、梁绍基、刘建华、罗斯·怀利(Rose Wylie)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 、缪晓春、邵译农、宋冬、苏新平、隋建国、孙华卫、王迈、王郁洋、向京、徐冰、伊格纳西奥·乌里亚特(Ignacio Uriarte)、尹秀珍、约翰·阿穆雷德(John Armleder) 、岳敏君、展望


蔡磊、冯羽、姜俏、李洪波、李铭燃、李遂、刘海辰、刘家俊、刘明慧、柳青、吕明岳、彭斯、沙泉、商占祥、史文轩、汤杰、童昆鸟、王恩来、王星月、王一好、王云鹏、徐赓、郑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