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我校工艺美术设计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编辑:赵慧| 来源: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


2025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嘉宾合影


近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中,我校工艺美术设计学院作品从全国118所院校近1.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1项、优秀奖2项,充分体现了我校工艺美术教育的综合实力与创新活力。评审结果于9月27日在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上正式发布,我校副校长赵璐教授带队出席活动。


 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工艺美术院校长学术论坛”汇聚了全国顶尖院校工艺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索新时期工艺美术产学研发展新方向。

 赵璐教授在院校长学术论坛上以《介入·析出——数智时代创新驱动下工艺美术设计的开源与升维》为题作了主旨演讲。赵璐教授围绕数智时代语境下,“介入”与“析出”、“开源”与“升维”这两对主要关系展开论述,她指出,AI技术对传统工艺的"介入"正在重构工艺美术创作生态,而传统工艺精髓的"析出"则推动着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二者共同构成数智时代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开源与升维共同指向一个未来图景即工艺美术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传统行业,而是深度融入国家文化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领域。

赵璐教授系统介绍了鲁迅美术学院自建院以来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路径、从秘传到开源创作生态的升维、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能力建构等,提出了数智时代工艺美术教育的“鲁美思路”,引发与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与积极讨论。



本次金奖作品由工艺美术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蒋蔓创作,指导教师为郭小一老师。


| 金奖作品《昆仑》|



作品《昆仑》借助首尾无限延展的造型模拟山体的延绵不绝,通过圆润的中心点与尖锐尾部的对比重构昆仑山的“神性”,刚柔并济与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在《昆仑》中通过延绵的意象山水进行传达。作品的哲学指向是物质承载中的地脉,将传承至今二千多年的脱胎工艺融合新的科技和时代理念进行漆立体创作,用黑漆髹涂表达威严神秘的昆仑山脉,用红黑晕涂渐变来表达瑰丽炫目的曙光之境。作品将传统山水观转化为当代生态人文关系的视觉隐喻,自然力量与人文精神的共生关系在《昆仑》中得到强化,作品中心的婉转流动与山体的刚健流畅之态形成一种张力,隐喻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自我更新的生命活力,彰显出“坚韧包容”的文化品格。

从大赛获奖到教育论坛发声,是对我校近年来人才培养成效的有力检验。下一步,工艺美术设计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创作—竞赛—成果转化”一体化培养链条,聚焦学生创意实践与跨界融合能力提升,积极推动优秀作品走向更高平台与更广舞台,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贡献更多“鲁美”力量。



新闻来源 |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文字图片 | 檀若瑾

本期编辑 | 赵    慧

责任编辑 | 王    敬

初审初校 | 杨晓犁 刘兆羽 

复审复校 | 姚苏静 李    程

终审终校 | 林    栋 赵子牛

执行编委 |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