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至30日,“泥与火的对话——雕塑系第三工作室陶瓷实践课汇报展”、“镌与木的交流——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木雕实践课汇报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泥与火的对话——雕塑系第三工作室陶瓷实践课汇报展”

“泥与火的对话——雕塑系第三工作室陶瓷实践课汇报展”由雕塑系刘金亭老师带领的第三工作室二、三、四年级本科生,顺利地完成了在景德镇为期三周的陶瓷创作课程。借此展览,对本课程的过程及作品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展示。
在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是泥与火这自然产物的结合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更是熏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表现方式。此次景德镇之旅不仅是对丰富材料语言的实践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深对材料理解的同时,激发创作灵感,使其呈现更多的可能性。陶瓷作为重要的雕塑媒介材料是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基础造型的同时,将陶瓷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基础造型相结合。通过手与心的创造性训练,而呈现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的近百余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同学们对陶瓷材料进行大胆尝试和运用的结果,同时也结合多种其它材料语言,使作品表达更加充分和完善。展览也是同学们与观者交流、表达自身想法的重要途径,并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品

程吉斯《渡灵》

高帅《流逝》

李博《犀冢》

李姝锐《水中游》

李向东《钉子,生存》

梁川《1+1=3》

廖登海《堆山》

廖登海《瓜瓜坠地啦?》

麻鹏程《乐》

马圣超《肉》

施泳圣《梦葵的独立》

孙茗璨《梦》

唐沛森《稻荷》 (2)

王超《面》

王多华《如戏》

王子强《饮者》

谢易轩《编钟》

谢易轩《一次只流过一粒沙》

宿茂钰《皆若空游无所依》

徐天蔚《众人的脚》

许晟博《伤心了》

薛兆宇《背道而驰》

岳勇旭《息——山丘》

张博《TV无声》

张俸瑞《现实》

周铭凯《等待》
“镌与木的交流——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木雕实践课汇报展”

莆田市宜人的气候,淳朴的民风以及深厚的木雕文化给来自北方的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这次的学习之旅是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的材料实践课程中的一项,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木雕创作,既紧张又兴奋。为推动雕塑系材料创作与莆田木雕文化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实践的动手能力,拓展对于木雕的认识。此前,已与福建腾晖工艺有限公司合作,并在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探索学院和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学院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企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这里所展出的作品,便是双方合作成果的展现,也是同学们努力创作,施展才华的具体佐证。



学生作品

雷宏亮《大放系列之觀岵》

李傲《稚》

刘长旭《追》

刘哲《我看着这个世界,世界被我所看着》

陆思瑶《偷窥》

苏源《猫和鱼》

夏颖《水鸟》

徐东《医者》

于朗《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