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风韵——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
走进非遗
古老技艺与独特艺术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些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我们文化根脉的生动延续。
2024年7月至9月,影像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遍寻“家乡+沈阳”中的非遗印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
皮影诉情——岫岩皮影戏的百年传承
团队来到辽宁鞍山岫岩,体验了这片土地上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皮影戏。团队不仅参观了皮影戏的制作过程,还参与了现场的演出,艺人们手中的皮影在灯光的映射下,演绎出了生动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岫岩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也体会到了传承非遗的重要性。
岫岩皮影戏
蜡染奇迹——古老技艺中的色彩与灵魂
实践团队深入贵州的苗族村落,亲身体验了这片神奇土地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每一幅蜡染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民族风俗,从几何图案到自然景象,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贵州苗族蜡染技艺
张宁松 吴千云 拍摄于西江千户苗寨
竹韵清风——在烧箔画中感悟廉洁精神
实践团队以社会实践与艺术进社区相结合,来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建北社区。实况记录了沈阳非遗公馆的晓彤老师为社区党员干部带来的烧箔画体验活动。
影像艺术学院的师生带着专业的摄影设备,记录下了这次活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他们的镜头下,有老师娴熟的技艺,有党员干部们专注的神情,还有那一张张即将诞生的烧箔画作品。这些影像,不仅是对活动的记录,更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见证。


通过镜头捕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并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摄影技巧和艺术修养,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在拍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传统习俗等方面知识,这种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和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摄制剪辑 | 孙铭泽、王铭浩、陈思梦、张宁松、吴千云、李森淼、李嘉芯、孙仲阳
图文编辑 | 闵文飞、张雯叙、李林燕
初审初校 | 闵文飞、张雯叙
复审复校 | 闫红玉、蒋建兵、薛志军
终审终校 | 顾晓薇、林简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