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13日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指导教师:刘立宏 林简娇 薛志军 严程 孙小川 叶红



翁哲涵 《康复中心》
作品简介:一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某种价值的输出,而康复中心的本质在于爱的输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秩序下孕育出可以被计算,被量化,被定价的亲情和关爱,甚至是有标准方程式的爱。而这无关对错,即使它仍然是依据某种输出标准的,比如搂抱和被仪式化的笑容。在后人文主义的指向下,令我们反思人所建造的价值秩序下的机构与人的存在、内在、身份以及情感的诉求之间的和谐共振与差异。

张晓倩 《时空的未来》
作品简介:借用黑洞中奇点的概念,通过计算机的算法生成动态影像与观者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观者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自己的影像投射到附着100个人的对时间旅行的想法时空的未来的书页上,随之有动作的变换的同时也会有钢琴音符的通过黑洞公式的算法自动生成的声音,音符跳动的同时伴随着心的跳动,近距离感受人的一生如果可以倒放或者说可以选择时间旅行,那么选择是否会不同。

买震 《公元2055》
作品简介:创作的内容以虚构的未来——核废料污染的2055年为背景,人类的欲望致使我们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2025年,人类研究出了对核能源的控制公式,并开始了对核能源的大规模利用,然而隐藏在清洁能源背后的,确是无穷无尽难以处理的核废料。2030年,一次大型核泄漏从东亚引爆并逐渐辐射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人与自然之间丧失了本该拥有的平衡。
本次毕业创作我结合了摄影与计算机图像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人造景观”并模拟了现实光影,环境和拍摄手法,来创作出一组虚拟的摄影作品,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了三维技术的特点,将单一视角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可多视角观看的动画,最后我将它们拼接起来,串联成了《公元2055》这组作品。


张雪宁 《赤道的彩虹》
作品简介:《赤道的彩虹》是围绕一群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所拍摄的,她们都是艺术工作者。作品形式采用的是艺术微喷、菲林转印和模板拓印。用反凝视态度来对男性视角下权利的运作进行抨击。


王雪 《躯壳》
作品简介:通过在时间体验里将人物逐渐从躁动的状态下,不断地把自己放空,抽离出一个自己,躁动的自己与外界是相联系、有互动关系的。在这个放空的过程中,将自己与外界脱离出来,在一个时间点里找到“本我”,留下的是一个与外界断线的躯壳,从所谓的断线中寻找到一个“本我”。


王楚琦 《我的庇护所》
作品简介:庇护所是一种给予保护,令人感觉安全的存在。我选择了“收集”这一行为进行表述。对于收集者来说,这些收集品就是为自己搭建的庇护所,是一座在小孩和大人的转角处搭建的城堡。没有大人世界的纷扰,只剩下最纯粹的快乐。本作品收集了18组物品与故事展示,与此同时这也是我为自己搭建的庇护所。

赵治钧 《发肤》
作品简介:这件作品选取了有微整或整形手术经历的青年女性形象,意在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身体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观念异化。白边的留取意味着以一种严肃的证件照方式去审视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同时透过被摄者的眼神完成“看与被看”的权利逻辑的转换。口述纪录片则将发肤这一概念引入到了个体的日常,女性的发肤观念就藏在微妙的声音流变中。

孙小清 《2021关于自渡之像的思考》
作品简介:私密的空间里,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独处的时光。独自思考,关于现在、未来,还有未知的可能,就像是通过不一样的水面,从这一岸到那一岸,来到彼岸。

裴建鑫 《盲域》
作品简介:在中国平均每82个人中就有一位失明者。在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也会使用手机微信,淘宝甚至做饭烹饪,正常交流和生活,只是失去了一项视觉能力。虽然我们处于同一空间,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关注到他们。
对于眼盲而言,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更主动选择逃避而让自己心盲。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我们不想看到的偏偏是我们必须看到的。


由东鹏 《纸:风 海浪 山峦》
作品简介:利用艺术作品中最常用到的纸来拍摄表达风海浪山郡。
赵宇恒 《当游戏中的人死后我也会死》
作品简介:虚拟与现实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电脑游戏则是对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有可能是对整个当代社会的映射。


朱芯缘 《疫世界》
作品简介 :我想表达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内心世界隐藏的一些情绪:比方说我们在面对疫情时的恐慌感和愤怒,以及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之后所表现出的迷茫。我将作品的时间线定在未来的某一年,H5N6型禽流感发生病变,可怕的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起初,感染者会咳嗽,发热,逐渐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最后窒息死亡。为防止疫情的蔓延,幸存的人类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改造适合生存的身体,焚烧感染者的物品,地球上到处都是尸体的残骸和残垣断壁......


程舒岳 《拂拂》
作品简介 :本次创作视角对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局部,以诗意化的创作手法对影像进行直观表现。尽力展示对日常空间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抽离感,仿佛这些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细节存在于另一个鲜活的世界,观者可以从中探寻到自身生活中的记忆与场景。

董昊宸 《影绪》
作品简介 :作品表现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当时动作下的心情。通过影子或剪影从光线上体现情绪,并像讲故事一样通过照片把情绪讲出来。

付光旭 《顶流人物》
作品简介 :我用挪用的方式,运用古典工艺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在当今社会下狂热的政治经济人物。


胡熠蕊 《幻》
作品简介 作品主要展现了城市中白天和晚上的光影变化。我们身处城市中交叠变幻的灯光中,过着忙碌重复的生活,而这样重复而又变幻生活有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

姜孟辰 《只是朱颜改》
作品简介:《只是朱颜改》出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中国传统元素中进行探索将古典美与商业摄影进行融合,采用有古典元素的现代服饰及造型妆容进行改良,将古典美与当代美进行融合创作,借中国历史上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将其翻拍成现代感的商业人像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南海敏人以及庄生蝴蝶。

李科慧 《风花雪月》
作品简介 :在某次忘带手机又在外面散步的夜晚,我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了自然。不是烈日当空让我大汗淋漓的时刻,也不是狂风怒号让我瑟瑟发抖的时刻,是我静静的走在万物间,一切都很平静的时刻。它好像出现在我的手心里又好像包围着我,让日常那些琐碎的生活碎片从我身体里呼啸而过,然后一切就都有了眉目。我要把这一刻保留下来,提醒自己人类的力量对于万物和宇宙而言,是多么的渺小又普通。而当你真真正正沉醉明了于其中,就会明白自然的答案。

刘昱明 《底片》
作品简介: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照片的价值基于记录,而人们往往会有一种美化现实、寻找趣味的取向。在数字摄影被普及、图像传递迅速方便的今天,摄影成为了70亿人都会的一个动作。绝大多数的拍摄不仅不会独立于世界,甚至对于拍摄者本人而言都很快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将生活中收集到的细节和片段做成一本作品集并将拍摄时的所见所感提炼成文字,来体现影像是作者以生活为源泉,以感知为基础,以想象为手段,以感情为动力,以思想为灵魂,通过相机把握生活的复杂过程。

宋良艺 《之间一游离的状态》
作品简介:这个世界对于女性总是过于苛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也在增大。家庭、职场以及周围所经历的一切对于女性来说都是考验,女性在不同的状态中游离。本次创作表达的就是女性想要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以及尝试逃离现实为此必须跨越的界限。

唐小媛 《_》
作品简介 :题目来自下划线的一种释义。下划线只是变量名称的一部分,语意上没有意义,但当它被赋值时便成为与编码共存的一部分。这些作品采用平视视角,记录了公共场所中由自己置身其中完成的行为摄影,连接了弱小个体与宏大公共场所的空间对话。我们栖居其内,无法脱离这些场所独自生存,而这些权利空间又依赖现代人赋予其存在的价值,这些事实即是催生"躺平”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原因。


王瀚禹 《二十三》
作品简介:二十三岁是一个充满好奇与困惑的年纪,每个人都被身边光怪陆离的事物缠绕着,就像欲望本身一样,与我们的身体共生共存。我们在啃食的过程中却又逃避着,似乎在享受却又被抑制、缠绕束缚着我们自身。我想以花等具象事物来隐喻相伴而生的欲望,淡冷的色调氛围更体现了在成长过程中有时的孤立与无助感,借此来展现青春时代人们共同面临的困惑和抉择,并采取画面诗歌并置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共鸣。

王一鸣 《痕迹》
作品简介:生长在沿海城市的我,从小就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愫。我喜欢在海边散步,闲逛,看滔滔不绝的海浪 ,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次偶然我来到沿海的工业区,这里有各种各样人工作或生活留下的痕迹。我尝试通过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痕迹”以反映出人在享用大自然的赠与的同时能否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问题,并展现出大自然是如何接纳了人类活动对它造成的这些“痕迹”。

徐子暄 《亭石叠嶂》
作品简介: 本组作品取景于苏州几大园林,采用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后期图片处理采用了拼接、并置的手法,将相同空间的不同元素和不同空间的具有相同特质的主体进行拼接并置。并置中的重复使几幅图片在气韵上壮大加强,拼接并置的应用还使同一空间的相同主体的两幅图片具有了超现实的摄影语言,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永恒之间的深刻意义。

张晶 《乐园paradise》
作品简介 :游乐园里的纯真与快乐正慢慢退却,伴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开始寻找物质或者精神世界的乐园,试图在其中寻找一处憩身之所。作品使用数码相机外接自制针孔镜头,拍摄了一些具有游乐园符号性的场景。

尤奕翔 《自由与枷锁》
作品简介:本作品体现了静与动,白天与黑夜对比,其中夹杂着转瞬即逝的燃烧火焰,用闪光灯表现主题。